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她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宗教学专业),2015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赴剑桥大学古典系(Faculty of Classics)和纽纳姆学院(Newnham College)学习,2013年4月获纽纳姆学院2012-2013年度最佳论文奖(Wood Whistler Winner),同年7月获得古典学(古代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史系(天文学史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6年起,她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文理通识课任课教师。2017年12月,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现任副编审。2019年11月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20年9月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岗位教师。2019年9月—2021年2月,挂职中共寿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2021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学习标兵”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与兴趣:古希腊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科学史(天文学史、医学史)、中希比较研究。目前兴趣还包括艺术哲学和音乐哲学。
在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柏拉图《蒂迈欧》与亚里士多德《论天》比较研究”(编号20CZX036)。
发表情况:
A.同行评审期刊:
《早期中国思维中的数理、图理与式图——以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中心》,《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第22-37页,共计28.8千字。(CSSCI)
《<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中的“音律—历法生成论”及其宇宙图像》,《哲学动态》2020年第3期,第37-45页,共计15.7千字。(CSSCI)
《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世界哲学》2019年第2期,第104-113页,共计15.6千字。(CSSCI)
《柏拉图论宇宙的唯一性》,《现代哲学》,2017年第3期。(CSSCI)
《亚里士多德对流星、彗星及银河的解释》,《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年第3期。(CSCD)
《亚里士多德对多宇宙观点的批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5期。(CSSCI)
《<伊利亚特>的世界——有关生命、死亡、葬礼及其竞技》,载《国外文学》,2014年第2期。(CSSCI)
B.其他:
《中国科学的诗性与礼性》,第二作者(与孙小淳合作),《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1期。
《古希腊宇宙概念的翻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6日,A05版。
C. 译文与译著
《<理想国>的内与外》,李尔著,刘未沫译,载《<理想国>的内与外》,娄林主编,“经典与解释(辑刊)”,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15-54页。
《古希腊哲人论神》,大卫·赛得利(David Sedley)著,刘未沫译,刘玮编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该书为中文版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Greek Theology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在“Key Themes in Ancient Philosophy”系列出版)
教学:
2022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 哲学学术英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2018年春季学期 西方古代宇宙论:《蒂迈欧》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文理本科生必修课
2016年春季学期 西方古代宇宙论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通识选修课
2013年夏季学期 希腊语阅读:柏拉图《克力同》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研究生选修课
联系方式:weimoliu@qq.com
2022年9月21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她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宗教学专业),2015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赴剑桥大学古典系(Faculty of Classics)和纽纳姆学院(Newnham College)学习,2013年4月获纽纳姆学院2012-2013年度最佳论文奖(Wood Whistler Winner),同年7月获得古典学(古代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史系(天文学史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6年起,她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文理通识课任课教师。2017年12月,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现任副编审。2019年11月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20年9月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岗位教师。2019年9月—2021年2月,挂职中共寿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2021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学习标兵”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与兴趣:古希腊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科学史(天文学史、医学史)、中希比较研究。目前兴趣还包括艺术哲学和音乐哲学。
在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柏拉图《蒂迈欧》与亚里士多德《论天》比较研究”(编号20CZX036)。
发表情况:
A.同行评审期刊:
《早期中国思维中的数理、图理与式图——以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中心》,《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第22-37页,共计28.8千字。(CSSCI)
《<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中的“音律—历法生成论”及其宇宙图像》,《哲学动态》2020年第3期,第37-45页,共计15.7千字。(CSSCI)
《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世界哲学》2019年第2期,第104-113页,共计15.6千字。(CSSCI)
《柏拉图论宇宙的唯一性》,《现代哲学》,2017年第3期。(CSSCI)
《亚里士多德对流星、彗星及银河的解释》,《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年第3期。(CSCD)
《亚里士多德对多宇宙观点的批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5期。(CSSCI)
《<伊利亚特>的世界——有关生命、死亡、葬礼及其竞技》,载《国外文学》,2014年第2期。(CSSCI)
B.其他:
《中国科学的诗性与礼性》,第二作者(与孙小淳合作),《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1期。
《古希腊宇宙概念的翻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6日,A05版。
C. 译文与译著
《<理想国>的内与外》,李尔著,刘未沫译,载《<理想国>的内与外》,娄林主编,“经典与解释(辑刊)”,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15-54页。
《古希腊哲人论神》,大卫·赛得利(David Sedley)著,刘未沫译,刘玮编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该书为中文版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Greek Theology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在“Key Themes in Ancient Philosophy”系列出版)
教学:
2022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 哲学学术英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2018年春季学期 西方古代宇宙论:《蒂迈欧》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文理本科生必修课
2016年春季学期 西方古代宇宙论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通识选修课
2013年夏季学期 希腊语阅读:柏拉图《克力同》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研究生选修课
联系方式:weimoliu@qq.com
2022年9月21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