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致辞并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贺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伦理学界前辈和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40年前,作为全国伦理学工作者学术共同体的中国伦理学会,在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无锡诞生。今天,我们再次汇聚无锡,举行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追忆中国伦理学会的发展历程,憧憬中国伦理学事业的美好未来,意义非凡。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热烈祝贺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向学会全体会员以及全国伦理学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为我国伦理学事业发展繁荣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界前辈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
伦理学是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改革开放给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40年来,中国伦理学会团结带领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围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心任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学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在伦理学理论研究、道德知识普及传播、服务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无愧于学会成立的宗旨。
经过全国伦理学工作者40年的努力,中国伦理学事业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学科恢复重建走向了蓬勃兴旺的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伦理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紧扣时代和人民的真切需要,及时回应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重大伦理学问题,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话语伦理学已显露雏形。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道德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强大冲击面前,全国伦理学工作者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中国伦理学正在逐步确立自身的道德文化自觉与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深感欣喜。进入新时代,我们信心满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既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也面临着创造出前所未有历史性成就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具有鲜明道德底色的文化,以推进中国伦理学事业和道德文化发展繁荣为己任的中国伦理学会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期望中国伦理学会和全国伦理学工作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自觉融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去,在伦理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道德实践基础上的伦理学理论创新,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道德生活领域的巨大变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伦理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哲学研究所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履行对学会的代管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推动中国伦理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哲学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与中国伦理学会的密切工作联系,在提升学会党建工作质量、优化学会体制机制、推进学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祝愿中国伦理学会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致辞并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贺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伦理学界前辈和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40年前,作为全国伦理学工作者学术共同体的中国伦理学会,在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无锡诞生。今天,我们再次汇聚无锡,举行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追忆中国伦理学会的发展历程,憧憬中国伦理学事业的美好未来,意义非凡。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热烈祝贺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向学会全体会员以及全国伦理学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为我国伦理学事业发展繁荣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界前辈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
伦理学是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改革开放给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40年来,中国伦理学会团结带领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围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心任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学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在伦理学理论研究、道德知识普及传播、服务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无愧于学会成立的宗旨。
经过全国伦理学工作者40年的努力,中国伦理学事业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学科恢复重建走向了蓬勃兴旺的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伦理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紧扣时代和人民的真切需要,及时回应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重大伦理学问题,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话语伦理学已显露雏形。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道德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强大冲击面前,全国伦理学工作者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中国伦理学正在逐步确立自身的道德文化自觉与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深感欣喜。进入新时代,我们信心满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既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也面临着创造出前所未有历史性成就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具有鲜明道德底色的文化,以推进中国伦理学事业和道德文化发展繁荣为己任的中国伦理学会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期望中国伦理学会和全国伦理学工作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自觉融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去,在伦理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道德实践基础上的伦理学理论创新,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道德生活领域的巨大变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伦理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哲学研究所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履行对学会的代管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推动中国伦理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哲学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与中国伦理学会的密切工作联系,在提升学会党建工作质量、优化学会体制机制、推进学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祝愿中国伦理学会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