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梵文学家、佛教因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印度总统奖”获得者,中国佛教协会前顾问。巫白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巫白慧先生
巫白慧先生学贯中外、德高望重,是我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的泰斗。他以自身的著作成就,为中印学术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他的学术并不仅限于精通印度古典语言文字上,而是更体现在以梵文为武器对印度哲学和佛教文化进行科学的研究。
巫白慧先生在印度哲学和梵文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吠陀经研究方面,更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先后出版了《印度哲学》、《圣教论》、《吠陀经与奥义书》、《印度哲学与佛教》及《〈梨俱吠陀〉神曲选》等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中,《〈梨俱吠陀〉神曲选》(2010年,商务印书馆)是他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学术著作,荣获第五届(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梵文学者,他利用梵文从事哲学研究,开启了一把通向印度哲学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传承中印文化交流,构筑沟通的桥梁,做出了杰出贡献。为表彰他为中印文化交流事业和印度哲学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1984年印度国际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教授称号,次年,印度政府还专门委托印度驻华使馆特别为他颁发了“印度总统奖”。
巫白慧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哲学界、宗教学界的巨大损失。巫白慧的一生,是奉献于印度哲学的一生,是奉献于梵文学和宗教学研究事业的一生。他崇尚真理,博学睿智,虚怀若谷,德望崇高,是我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他对印度哲学精神的把握、对梵文的运用与研究、对佛教因明学思想理论的探索、对中印文化问题的思考,都体现着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自觉,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情怀。巫白慧先生之所在学术上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与他做人的态度密不可分。实事求是、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是对他高贵品格最准确的概括;谦虚而不虚伪,客观绝不夸张,满腹经纶而又平易近人,是对他学问人生的生动写照。巫先生为人低调,对于自己的学识,一向谦虚谨慎。在他身上不只是博学,而且是睿智;不仅是睿智,而且还有谦恭和礼节。他的道德风尚和学术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巫白慧先生千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梵文学家、佛教因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印度总统奖”获得者,中国佛教协会前顾问。巫白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巫白慧先生
巫白慧先生学贯中外、德高望重,是我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的泰斗。他以自身的著作成就,为中印学术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他的学术并不仅限于精通印度古典语言文字上,而是更体现在以梵文为武器对印度哲学和佛教文化进行科学的研究。
巫白慧先生在印度哲学和梵文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吠陀经研究方面,更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先后出版了《印度哲学》、《圣教论》、《吠陀经与奥义书》、《印度哲学与佛教》及《〈梨俱吠陀〉神曲选》等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中,《〈梨俱吠陀〉神曲选》(2010年,商务印书馆)是他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学术著作,荣获第五届(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梵文学者,他利用梵文从事哲学研究,开启了一把通向印度哲学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传承中印文化交流,构筑沟通的桥梁,做出了杰出贡献。为表彰他为中印文化交流事业和印度哲学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1984年印度国际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教授称号,次年,印度政府还专门委托印度驻华使馆特别为他颁发了“印度总统奖”。
巫白慧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哲学界、宗教学界的巨大损失。巫白慧的一生,是奉献于印度哲学的一生,是奉献于梵文学和宗教学研究事业的一生。他崇尚真理,博学睿智,虚怀若谷,德望崇高,是我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他对印度哲学精神的把握、对梵文的运用与研究、对佛教因明学思想理论的探索、对中印文化问题的思考,都体现着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自觉,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情怀。巫白慧先生之所在学术上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与他做人的态度密不可分。实事求是、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是对他高贵品格最准确的概括;谦虚而不虚伪,客观绝不夸张,满腹经纶而又平易近人,是对他学问人生的生动写照。巫先生为人低调,对于自己的学识,一向谦虚谨慎。在他身上不只是博学,而且是睿智;不仅是睿智,而且还有谦恭和礼节。他的道德风尚和学术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哲学界和梵文学界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巫白慧先生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