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从历史维度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是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思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也是全面阐发其现代价值,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依据。
首先,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也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建立一个历史的基点。在这个方面,历史学、考古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对于描述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提供了历史基础。
其次,详细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是全面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内容。
第一,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历史发展。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必然蕴藏着文明发展的深刻道理。我们可以从“常”“道”“恒”“经”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
第二,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历史发展。一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文明创新史。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我们可以从“变”“化”“易”、学术变迁、经典解释等相关观念和领域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
第三,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的政治原理与天下一家的政治理想内在一致,是中国人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关键。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我们将从“大一统”“家国”“正统”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
第四,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的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的历史。“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中国历史上不是以地域、血缘、族群来区分少数民族与汉族,这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不以种族主义来看待异质文明。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我们将从华夷之辨、三教会通等相关论域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
第五,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人讲求“修齐治平”。和平、和睦、和谐、和合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和谐的社会追求使得古代中国以较低的治理成本和较高的治理效率实现了对广土众民的有效治理,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之道使得历代中国与世界各大文明保持着健康友好的连接。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我们将从“和”“合”“同异”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和平性。
除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作历史梳理之外,还应当结合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从纵向的角度考察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既要分析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所具有的不同体现和特点,又要着重分析周秦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辽夏金元时期、明清之际等变革时期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的体现以及对于历史文化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从历史维度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是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思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也是全面阐发其现代价值,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依据。
首先,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也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建立一个历史的基点。在这个方面,历史学、考古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对于描述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提供了历史基础。
其次,详细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是全面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内容。
第一,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历史发展。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必然蕴藏着文明发展的深刻道理。我们可以从“常”“道”“恒”“经”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
第二,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历史发展。一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文明创新史。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我们可以从“变”“化”“易”、学术变迁、经典解释等相关观念和领域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
第三,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的政治原理与天下一家的政治理想内在一致,是中国人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关键。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我们将从“大一统”“家国”“正统”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
第四,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的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的历史。“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中国历史上不是以地域、血缘、族群来区分少数民族与汉族,这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不以种族主义来看待异质文明。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我们将从华夷之辨、三教会通等相关论域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
第五,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人讲求“修齐治平”。和平、和睦、和谐、和合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和谐的社会追求使得古代中国以较低的治理成本和较高的治理效率实现了对广土众民的有效治理,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之道使得历代中国与世界各大文明保持着健康友好的连接。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我们将从“和”“合”“同异”等相关观念入手,阐释中国哲学的发展如何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和平性。
除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作历史梳理之外,还应当结合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从纵向的角度考察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既要分析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所具有的不同体现和特点,又要着重分析周秦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辽夏金元时期、明清之际等变革时期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的体现以及对于历史文化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