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高莹)2024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成果发布会,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题,发布22项重大成果。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芮表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任务提出的重大命题。这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光荣使命,也是检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国家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出版、有组织宣传,共设立各类项目700余项,完成各类学术成果10000余项,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独特作用。
赵芮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其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特征是主体性和原创性,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积淀,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22项重大成果包括专著类成果14项,学术论文类成果8项。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及其基本特征》《习近平文艺观中的美学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美学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政治经济学逻辑》《国家发展的道路》《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人类经济发展的力量分析》等成果既展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思考,又紧跟时代步伐,回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慧启迪。《论原始思维的两重性》《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元大都:1964~1974年考古报告》《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解读金沙》《超越“族群政治”——元朝“根脚”逻辑揭探》《中国古代农牧政权地缘结构转换与“大一统”国家建构》《中斐关系史》等成果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力量,满怀文化自信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与会作者、编者代表介绍了相关成果的研究背景、创新观点、学术特色等情况。《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第一辑)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表示,中国古代虽有吏治腐败、民变蜂起、社会动荡,但同时也有政通人和、国泰平安、海晏河清,其发展曲折起伏、有进有退,总体上在不断进步。中国古代在制度设计上有颇多建树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催生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史论结合,探讨古代治国理政经验,旨在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谈到,该书详尽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各民族共享共有家园、共同身份、共同名字等的深度分析,从历史和理论层面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俄罗斯三十年(1991—2021)》全面探讨俄罗斯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发展进程、经济发展转型、外交政策演变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现状和未来趋势。该书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该书的出版不仅为我国俄罗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材料,也有助于增进广大读者对俄罗斯这个最大邻国的了解,洞悉其当前及今后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这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古典学这门古老又现代的学问的殷切期盼,也是一个国家文明抱负与一个学科学术使命的历史性相遇。”《“古典学研究”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首批成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方婴表示,该丛书首批成果涵盖西方古典学和中国古典学在内的5部作品,力求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形塑古今并重、经典与解释并举的编译格局。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深入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及其历史发展。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丰表示,中国哲学的诸多原理深刻体现了“五个突出特性”的逻辑结构,内蕴文明精神和宝贵资源。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深厚基础,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中国实践提供学理支撑,是一个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斯文”传承事业。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该丛书既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中华民族复兴思想通论(1840—1949)》论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历程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问题。该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表示,该书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联系起来,与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边疆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古代中国为中心》通过对边疆历史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考察,探讨了“天下”视域下“中国”与“边疆”之间的关系,对“大一统”制度文明与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视角、理论与方法方面对中国边疆学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该书作者、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李大龙表示,该书是对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尝试,希望能够助力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对中国考古学发现与研究史实进行编年,同时也对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该书以中国考古学的百年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实证了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代表及媒体代表参加发布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高莹)2024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成果发布会,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题,发布22项重大成果。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芮表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任务提出的重大命题。这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光荣使命,也是检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国家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出版、有组织宣传,共设立各类项目700余项,完成各类学术成果10000余项,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独特作用。
赵芮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其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特征是主体性和原创性,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积淀,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22项重大成果包括专著类成果14项,学术论文类成果8项。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及其基本特征》《习近平文艺观中的美学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美学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政治经济学逻辑》《国家发展的道路》《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人类经济发展的力量分析》等成果既展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思考,又紧跟时代步伐,回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慧启迪。《论原始思维的两重性》《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元大都:1964~1974年考古报告》《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解读金沙》《超越“族群政治”——元朝“根脚”逻辑揭探》《中国古代农牧政权地缘结构转换与“大一统”国家建构》《中斐关系史》等成果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力量,满怀文化自信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与会作者、编者代表介绍了相关成果的研究背景、创新观点、学术特色等情况。《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第一辑)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表示,中国古代虽有吏治腐败、民变蜂起、社会动荡,但同时也有政通人和、国泰平安、海晏河清,其发展曲折起伏、有进有退,总体上在不断进步。中国古代在制度设计上有颇多建树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催生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史论结合,探讨古代治国理政经验,旨在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谈到,该书详尽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各民族共享共有家园、共同身份、共同名字等的深度分析,从历史和理论层面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俄罗斯三十年(1991—2021)》全面探讨俄罗斯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发展进程、经济发展转型、外交政策演变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现状和未来趋势。该书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该书的出版不仅为我国俄罗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材料,也有助于增进广大读者对俄罗斯这个最大邻国的了解,洞悉其当前及今后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这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古典学这门古老又现代的学问的殷切期盼,也是一个国家文明抱负与一个学科学术使命的历史性相遇。”《“古典学研究”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首批成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方婴表示,该丛书首批成果涵盖西方古典学和中国古典学在内的5部作品,力求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形塑古今并重、经典与解释并举的编译格局。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深入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及其历史发展。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丰表示,中国哲学的诸多原理深刻体现了“五个突出特性”的逻辑结构,内蕴文明精神和宝贵资源。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深厚基础,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中国实践提供学理支撑,是一个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斯文”传承事业。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该丛书既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中华民族复兴思想通论(1840—1949)》论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历程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问题。该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表示,该书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联系起来,与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边疆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古代中国为中心》通过对边疆历史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考察,探讨了“天下”视域下“中国”与“边疆”之间的关系,对“大一统”制度文明与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视角、理论与方法方面对中国边疆学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该书作者、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李大龙表示,该书是对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尝试,希望能够助力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对中国考古学发现与研究史实进行编年,同时也对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该书以中国考古学的百年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实证了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代表及媒体代表参加发布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