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郝苑,男,1980年生,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5年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
主要著作:
1. 《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 《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译著:
1. 迈克尔·德维特:《实在论与真理》(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3;
2. 亚历山大·内哈马斯:《尼采:生命之为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罗伯特·所罗门:《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已交付译稿,将由三联书店于2017年出版)。
主要译作:
1. 汤姆·罗克摩尔:“西方哲学是人道主义的吗?或人道主义与哲学的社会相关性”,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3辑);
2. 理查德·蒂岑:“分析哲学、大陆哲学、科学与全球哲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3. 丹尼尔·洛佩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作为对《高尔吉亚篇》修辞学批判的回应”,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4. 亚伦·巴拉:“亚洲天文学传统与欧洲科学革命——对其隐秘关联的探索”,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6);
5.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外国哲学》(第二十九辑)。
编著:
1. 合编:《科学文化前沿探索》,科学出版社,2013。
主要论文:
(一)实在论主题:
1.“论德维特的自然主义实在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2. “多元世界的构造——论纳尔逊·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3.“作为一种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载《科学文化评论》(2014.4)。
(二)认识论主题:
1.“实践理性与科学合理性——哈金科学合理性思想研究”(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
2.“回归平衡的理性——图尔明对科学合理性危机的诊治”(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6);
3.“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4);
4.“知识的社会维度与求真导向——论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6辑。
(三)欧陆科学哲学主题:
1.“论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
2.“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第一作者),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论后现代科学观”(第一作者),载《教学与研究》(2011.2);
4.“诠释学视阈下的实践理性——论理查德·伯恩斯坦的科学诠释学”(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
5.“文化语境中的科学实践——论约瑟夫·劳斯的科学文化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5)
6.“快乐的科学——论尼采的科学哲学”,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8);
7.“主体与真理——论福柯的主体解释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8.“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论技性科学的根源、本质和意义”(第一作者),载《哲学动态》(2014.12);
9.“具身心智:沟通认知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载《哲学门》(第三十一辑);
10.“科学生存论:对存在主义的回应与超越”,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5);
11.“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论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四)逻辑经验主义主题:
1.“逻辑冰峰上的人文主义——论石里克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全文收录于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国学与时代精神》;
2.“启蒙的理性重建——论卡尔纳普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6);
3. “经验论的自由化——重审逻辑经验主义的后期发展”,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
4.“逻辑经验主义的人文语境”(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4);
5.“论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第一作者),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齐尔塞尔论现代科学的社会根源”,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4辑);
7.“逻辑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第一作者),载《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8.“洪谦:‘逻辑冰峰’之上的隐者”,载《外国哲学》第24辑;
9.“论洪谦的科学世界概念”,载《外国哲学》第24辑。
(五)科学文化主题:
1.“‘科学蕴含价值’辨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
2. “论科学的人文根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3),《光明日报》(学术版)(2006.7.6)论点介绍,并被收录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技与人文》(第二辑)与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3.“论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第一作者),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新华文摘》(2007.6)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论点摘编;
4.“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
5.“论科学的人文目的”,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6);
6.“论科学的人文动力”(第二作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1)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2)转载,被《新华文摘》(2008.3)“篇目辑览”收录;
7.“论科学文化中的真理与民主”,载《学习与探索》(2011.1);
8.“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6)论点摘编;
9.“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2.6)全文转载;
10.“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4);
11.“科学与启蒙精神”(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6);
12.“科学与浪漫主义”,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3);
13.“现代物理学革命:科学与哲学的激荡”,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10);
14.“逻各斯与努斯的演进——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11),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2)与《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4)全文转载;
15.“当代西方科学文化研究的三大模式及其超越”(第二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5.5)。
参与主持研究项目:
参与课题:
1.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项目:科学文化哲学研究(2002-2006);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10BZX025)(2010-2016);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近代科学的人文背景”(项目批准号:11YJC720052)(2011-)。
主持课题:
1.北京市社科院青年课题:西方科学文化思潮研究(2011-2013);
2.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人文语境中的逻辑经验主义(2010.5-2011.12);
3.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欧陆科学哲学研究(2013.5-2013.12);
4.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国化研究(2014.4-2014.12)。
获奖情况:
1. 论著《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获第12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15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2. 论著《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获第16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郝苑,男,1980年生,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5年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
主要著作:
1. 《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 《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译著:
1. 迈克尔·德维特:《实在论与真理》(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3;
2. 亚历山大·内哈马斯:《尼采:生命之为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罗伯特·所罗门:《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已交付译稿,将由三联书店于2017年出版)。
主要译作:
1. 汤姆·罗克摩尔:“西方哲学是人道主义的吗?或人道主义与哲学的社会相关性”,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3辑);
2. 理查德·蒂岑:“分析哲学、大陆哲学、科学与全球哲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3. 丹尼尔·洛佩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作为对《高尔吉亚篇》修辞学批判的回应”,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4. 亚伦·巴拉:“亚洲天文学传统与欧洲科学革命——对其隐秘关联的探索”,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6);
5.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外国哲学》(第二十九辑)。
编著:
1. 合编:《科学文化前沿探索》,科学出版社,2013。
主要论文:
(一)实在论主题:
1.“论德维特的自然主义实在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2. “多元世界的构造——论纳尔逊·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3.“作为一种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载《科学文化评论》(2014.4)。
(二)认识论主题:
1.“实践理性与科学合理性——哈金科学合理性思想研究”(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
2.“回归平衡的理性——图尔明对科学合理性危机的诊治”(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6);
3.“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4);
4.“知识的社会维度与求真导向——论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6辑。
(三)欧陆科学哲学主题:
1.“论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
2.“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第一作者),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论后现代科学观”(第一作者),载《教学与研究》(2011.2);
4.“诠释学视阈下的实践理性——论理查德·伯恩斯坦的科学诠释学”(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
5.“文化语境中的科学实践——论约瑟夫·劳斯的科学文化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5)
6.“快乐的科学——论尼采的科学哲学”,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8);
7.“主体与真理——论福柯的主体解释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8.“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论技性科学的根源、本质和意义”(第一作者),载《哲学动态》(2014.12);
9.“具身心智:沟通认知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载《哲学门》(第三十一辑);
10.“科学生存论:对存在主义的回应与超越”,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5);
11.“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论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四)逻辑经验主义主题:
1.“逻辑冰峰上的人文主义——论石里克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全文收录于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国学与时代精神》;
2.“启蒙的理性重建——论卡尔纳普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6);
3. “经验论的自由化——重审逻辑经验主义的后期发展”,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
4.“逻辑经验主义的人文语境”(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4);
5.“论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第一作者),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齐尔塞尔论现代科学的社会根源”,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4辑);
7.“逻辑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第一作者),载《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8.“洪谦:‘逻辑冰峰’之上的隐者”,载《外国哲学》第24辑;
9.“论洪谦的科学世界概念”,载《外国哲学》第24辑。
(五)科学文化主题:
1.“‘科学蕴含价值’辨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
2. “论科学的人文根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3),《光明日报》(学术版)(2006.7.6)论点介绍,并被收录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技与人文》(第二辑)与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3.“论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第一作者),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新华文摘》(2007.6)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论点摘编;
4.“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
5.“论科学的人文目的”,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6);
6.“论科学的人文动力”(第二作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1)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2)转载,被《新华文摘》(2008.3)“篇目辑览”收录;
7.“论科学文化中的真理与民主”,载《学习与探索》(2011.1);
8.“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6)论点摘编;
9.“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2.6)全文转载;
10.“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4);
11.“科学与启蒙精神”(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6);
12.“科学与浪漫主义”,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3);
13.“现代物理学革命:科学与哲学的激荡”,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10);
14.“逻各斯与努斯的演进——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11),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2)与《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4)全文转载;
15.“当代西方科学文化研究的三大模式及其超越”(第二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5.5)。
参与主持研究项目:
参与课题:
1.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项目:科学文化哲学研究(2002-2006);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10BZX025)(2010-2016);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近代科学的人文背景”(项目批准号:11YJC720052)(2011-)。
主持课题:
1.北京市社科院青年课题:西方科学文化思潮研究(2011-2013);
2.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人文语境中的逻辑经验主义(2010.5-2011.12);
3.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欧陆科学哲学研究(2013.5-2013.12);
4.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国化研究(2014.4-2014.12)。
获奖情况:
1. 论著《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获第12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15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2. 论著《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获第16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