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范文丽,女,安徽太湖人。
2005.09-2009.06 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学士
2009.09-2012.06 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硕士
2012.09-2017.11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哲学博士
2017年12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东方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哲学、中印哲学交流。
一、代表作:
专著:
《行为与因果——寂护、莲花戒《摄真实论(疏)》业因业果品译注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2。
编著:
《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
论文:
1.《正理派(Nyāya)、弥曼差派(Mīmāṃsā)及佛教关于记忆与自我问题的争论》,《人文宗教研究》第13辑,2022.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
2.《从文本分析到哲学对话——2020东方哲学研究述评》,《中国哲学年鉴》,2021,0.7万字
3.《寂护的因果论》,《唯识研究》第7辑,释光泉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4.《正理派、弥曼差派论证“我”存在的三种理路》,《世界哲学》,2021年第5期,第74-8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外国哲学》,2022年01期)
5.《法舫与近代中国“世界佛教”运动》,《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4期,第152-159页。
6.《从百科全书编纂看佛学知识体系的中国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报》“宗教学”版,2021年9月28日。
7.《新时代背景下的“东方哲学”研究范式反思》,《哲学动态》,2020年第5期,第5-14页。(文章被《新华文摘》2020(20)“学术动态”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09)“论点摘要”栏目转载。)
8.《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及其知识体系建设》,《佛学研究》2019年第2期:322-332。
9.《藏传佛教的道德伦理观》,《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
10.《寂护的因果论》(英文),《玄奘佛学研究》,2019.03(31)。
11.《<中斯佛教百科全书>撰述及其知识社会史意义》,《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6期。
12.《东亚文化圈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佛教国际化进程》,《佛学研究》,2018年第1期。
13.Wenli FAN, “On Recognition and Self: A Discussion Based on Nyāya, Mīmāṃsā and Buddhism”, Asian Philosophy, 2017(24)4: 292-308.
14.Wenli FAN, “Śāntarakṣita’s Criticism of Causal Activity (Vyāpāra)” ,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2017, 45(5): 893-909.
15.Wenli FAN, “Śāntarakṣita on Personal Identity-A Comparative Study”,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2018.7, 68(3): 663-682.
二、主持课题
1.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佛学知识体系演变史”(20CZJ006),项目时间:2020年9月至今。
2.2020年度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摄真实论》中的印度‘因果论’论争”(2020YQNQD0074),项目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
3.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海外汉藏佛教交融研究文献整理”(ZK20170164),项目时间: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
2023年3月30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范文丽,女,安徽太湖人。
2005.09-2009.06 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学士
2009.09-2012.06 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硕士
2012.09-2017.11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哲学博士
2017年12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东方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哲学、中印哲学交流。
一、代表作:
专著:
《行为与因果——寂护、莲花戒《摄真实论(疏)》业因业果品译注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2。
编著:
《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
论文:
1.《正理派(Nyāya)、弥曼差派(Mīmāṃsā)及佛教关于记忆与自我问题的争论》,《人文宗教研究》第13辑,2022.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
2.《从文本分析到哲学对话——2020东方哲学研究述评》,《中国哲学年鉴》,2021,0.7万字
3.《寂护的因果论》,《唯识研究》第7辑,释光泉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4.《正理派、弥曼差派论证“我”存在的三种理路》,《世界哲学》,2021年第5期,第74-8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外国哲学》,2022年01期)
5.《法舫与近代中国“世界佛教”运动》,《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4期,第152-159页。
6.《从百科全书编纂看佛学知识体系的中国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报》“宗教学”版,2021年9月28日。
7.《新时代背景下的“东方哲学”研究范式反思》,《哲学动态》,2020年第5期,第5-14页。(文章被《新华文摘》2020(20)“学术动态”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09)“论点摘要”栏目转载。)
8.《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及其知识体系建设》,《佛学研究》2019年第2期:322-332。
9.《藏传佛教的道德伦理观》,《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
10.《寂护的因果论》(英文),《玄奘佛学研究》,2019.03(31)。
11.《<中斯佛教百科全书>撰述及其知识社会史意义》,《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6期。
12.《东亚文化圈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佛教国际化进程》,《佛学研究》,2018年第1期。
13.Wenli FAN, “On Recognition and Self: A Discussion Based on Nyāya, Mīmāṃsā and Buddhism”, Asian Philosophy, 2017(24)4: 292-308.
14.Wenli FAN, “Śāntarakṣita’s Criticism of Causal Activity (Vyāpāra)” ,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2017, 45(5): 893-909.
15.Wenli FAN, “Śāntarakṣita on Personal Identity-A Comparative Study”,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2018.7, 68(3): 663-682.
二、主持课题
1.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佛学知识体系演变史”(20CZJ006),项目时间:2020年9月至今。
2.2020年度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摄真实论》中的印度‘因果论’论争”(2020YQNQD0074),项目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
3.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海外汉藏佛教交融研究文献整理”(ZK20170164),项目时间: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
2023年3月30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