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胡海忠,1988年生,云南楚雄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研究》编辑部党支部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华文明史,尤其是易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报纸发表文章10余篇。
学术研究
(一)论文
《〈周易正义〉成书过程的三种推测与思想框架的搭建》,载《人文杂志》2024年第9期。
《无限与一体:重构魏晋思想的一种可能》,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基础》,载《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唐宋时期道体语词的演变——以虚无、太虚、太极的易学解释为中心》,载《周易研究》2022年第5期。
《应位·有无·心迹——论〈周易正义〉对玄学的转化》,载《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魏晋玄学中的“理”》,载《哲学动态》2022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虚心实照——读张志强老师〈“三代”与中国文明政教传统的形成〉》,载《鹅湖月刊》2022年第6期。
《论〈周易正义〉上下篇之差异》,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1期。
《从元包四德到仁包四德——〈周易正义〉与道学一元论建构》,载《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4期。
(二)专著
《生生不已: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
(三)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周易正义》哲学研究”。
邮箱地址:huhzh-zxs @cass.org.cn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胡海忠,1988年生,云南楚雄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研究》编辑部党支部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华文明史,尤其是易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报纸发表文章10余篇。
学术研究
(一)论文
《〈周易正义〉成书过程的三种推测与思想框架的搭建》,载《人文杂志》2024年第9期。
《无限与一体:重构魏晋思想的一种可能》,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基础》,载《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唐宋时期道体语词的演变——以虚无、太虚、太极的易学解释为中心》,载《周易研究》2022年第5期。
《应位·有无·心迹——论〈周易正义〉对玄学的转化》,载《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魏晋玄学中的“理”》,载《哲学动态》2022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虚心实照——读张志强老师〈“三代”与中国文明政教传统的形成〉》,载《鹅湖月刊》2022年第6期。
《论〈周易正义〉上下篇之差异》,载《周易研究》2021年第1期。
《从元包四德到仁包四德——〈周易正义〉与道学一元论建构》,载《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4期。
(二)专著
《生生不已: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
(三)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周易正义》哲学研究”。
邮箱地址:huhzh-zxs @cass.org.cn
2025年4月30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