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2020年2月14日
  • 首页
  • 本所概况
    哲学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 现任领导
    更多+
    • 1.jpg

      张蕾

      党委常委、书记

    • zhangzhiqiang.png

      张志强

      党委常委、 副书记,所长

    • 刘志明一寸1.png

      刘志明

      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副所长

    • 微信图片_20240509110053.jpg

      周丹

      党委常委,副所长

    更多+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颜利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张志强

      党委书记、副所长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组织机构
    更多+

    研究室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
    • 中国哲学研究室
    • 东方哲学研究室
    • 西方哲学史研究室
    •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
    • 美学研究室
    • 伦理学研究室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
    • 逻辑学研究室
    • 智能与逻辑实验室

    科研辅助

    • 《哲学研究》编辑部
    • 《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
    • 《世界哲学》编辑部
    • 图书资料室

    职能处室

    • 人事处
    • 办公室
    • 科研处

    社团学会

    研究中心

  • 党建工作
    历史沿革

    哲学研究所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此前曾实行过党支部、党的领导小组、党总支、党委、机关党委、分党组、联合党委等领导形式。
    1955年4月,哲学所成立第一届党支部,周宜明担任支部书记,下半年党支部增设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李奇担任宣传委员,鲁孝文担任组织委员。<详情>

    党建专栏
    更多+
    • 123fuben.png
    • 演示文稿1_01.png
    • 1713345686886.jpg
    • 微信图片_20240227160931.png
    • 1681457326940.png
    • 微信图片_20221102154829.jpg
    离退休工作
    更多+
    • 哲学研究所举办离退休干部2025年度春季讲坛...
    • 哲学研究所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
    • 杨远同志生平
    • 杨远同志讣告
    • 哲学研究所离退休老同志开展秋季户外活动
    工会、青年工作
    更多+
    • 展现女性哲人独特风采 聚焦女性哲人睿智力量——...
    • 关于做好我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 青年哲学论坛暨哲学所建所5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
  • 研究学人
    已故名家
    更多+
    • panzinian.jpg潘梓年
    • jinyuelin.jpg金岳霖
    • 贺麟.jpg贺麟
    • 杜任之.jpg杜任之
    • 容肇祖.jpg容肇祖
    • 沈有鼎.jpg沈有鼎
    • wubaihui.jpg巫白慧
    • 杨一之.jpg杨一之
    荣誉学部委员
    更多+
    • 徐崇温(大图).png徐崇温
    • 陈筠泉(编辑图).png陈筠泉
    • 姚介厚.jpg姚介厚
    学部委员
    更多+
    • 李景源.jpg李景源
    • 赵汀阳4.jpg赵汀阳
    本所同仁

    在职学者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 级
    • 初 级

    离退休学者

  •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更多+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美学
    • 文化哲学
    学术动态
    更多+
    •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
    • 哲学研究所贾泽林、王柯平、詹文杰获2024年翻译界...
    • 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团队”获评“首届中国社会科...
    • 我所1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 我所5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
    论著评介
    更多+
    • 李薇著《从道德感到同情: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
    • 田时纲译《狱中札记》(第一卷)
    • 赵汀阳著《秩序的理由》
    • 王幸华译《大哲学家》
    • 闫培宇著《解构主义视野中的西方现代性——重估马...
    学术争鸣
    更多+
    • 【周丹】中国哲学的自主性
    • 【刘志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杨洪源】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 【李俊文 张乙】对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的批判
    • 【董键铭】对经济与文化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青年哲学论坛获奖
    • 贺麟青年哲学奖
  •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1739515365518.jpg
    • 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png
    • 世界哲学 1744940280995.jpg
    •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png
    • 中国哲学史 W020200520604858941756.jpg
  • 人才培养
    博士后
    更多+
    ttpt003.jpg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 哲学研究所关于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办法
    •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青年哲学论坛
    更多+
    ttpt004.jpg
    • 青年哲学论坛
    访问学者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招收简章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
    更多+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3期高级研讨班在华东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2期高级研讨班在首都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1期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0期高级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
    • PHILOSOPHY SUMMER SCHOOL IN CHINA EXAMINERS' RE...
  • 图书档案
    图书馆简介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业书库藏书特色简介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哲学学科服务
    更多+
    • 中文社会科学常用核心期刊目录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特色馆藏
    更多+
    • 【高颖 兰倩】四库底本《记纂渊海》考略
    • 傅兰雅与《格致汇编》
  • 哲学系
    哲学系简介

    哲学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于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国家级专业研究学术机构。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哲学所便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因“文革”一度停止招生。自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以来...<详情>

    哲学系动态
    更多+
    • 哲学院成功举办“深化科教融合,做好本科生教学和...
    • 哲学院召开2021年度春季工作会议
    •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楼宇烈民生奖学...
    招生信息
    更多+
    • 2025年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结果公示
    • 2025年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结果公示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名单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5年哲学院招收博士生入围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表格下载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
    • 报考导师意向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格检查表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哲学专业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研究学人>本所同仁>离退休学者

本所同仁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级
  • 初级
  • 离退休学者

甘绍平

发布时间: 2019-04-18
【字号 +字号 -】

甘绍平.1959年8月湖南长沙出生.江西南昌人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德国哲学

 

学术兼职: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应用伦理研究》合作主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荣誉: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获奖:

1.专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2.专著《人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3.专著《伦理学的当代建构》.首届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优秀著作类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4.论文《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5.论文《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主要专著:

1.《自由伦理学》.贵州大学出版社2020

2.《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3.《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4.《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贵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二版。

5.《应用伦理与哲学文化》.研究出版社2024

6.《传统理性哲学的终结》.唐山出版社(台北)1996

7.Die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Die wichtigsten Philosophen, Werke, Schulen und Begriffe. Darmstadt: Primus Verlag 1997, Beijing: Verlag für fremdsprachige Literatur. 2011

8.Die Philosophie der objektiven Vernunft, Theorie und Denkart. München: ARS UNA Verlag. 1994

 

中文论文:

代际义务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9.1

当代伦理学前沿探索中的人权边界.《中国社会科学》2006.5

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6.1

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中国社会科学》2003.4

 

信息自决权的两个维度.《哲学研究》2019.3

对人类增强的伦理反思.《哲学研究》2018.1

非常态下的道德抉择.《哲学研究》2016.10

一种超越责任原则的风险伦理.《哲学研究》2014.9

意志自由与神经科学的挑战.《哲学研究》2013.8

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哲学研究》2012.6

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11.6

论契约主义伦理学.《哲学研究》2010.3

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6

论一线伦理与二线伦理.《哲学研究》2006.2

扩展性民主的道德意蕴.《哲学研究》2003.10

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哲学研究》2002.8

论应用伦理学.《哲学研究》2001.12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那里?《哲学研究》2000.12

作为一种操作程序的企业伦理.《哲学研究》1998.12

 

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哲学动态》,2023.10

个体的崛起与道德的主体.《哲学动态》2021.8

伦理规范的价值依归.《哲学动态》2018.9

寻求共同的绿色价值.《哲学动态》2017.3

伦理学中人的镜像.《哲学动态》2015.2

意志自由的塑造.《哲学动态》2014.7

人权论证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进路.《哲学动态》2013.8

道德规范起源的再思考.《哲学动态》2011.7

论道德义务的人权基础.《哲学动态》2010.3

关于人权概念的两个哲学论争.《哲学动态》2009.1

人权平等与社会公正.《哲学动态》2008.1

人权如何得到确证.《哲学动态》2006.6

论“公正”先于“关护”.《哲学动态》2006.3

关于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论争.《哲学动态》2005.1

道德共识的形成机制.《哲学动态》2002.8

交谈伦理能够涵盖责任伦理吗?《哲学动态》2001.8

基因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哲学动态》2001.1

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哲学动态》2000.10

应用伦理学的特点与方法.《哲学动态》1999.12

试论共相.《国内哲学动态》1985.11

 

瑞士特色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哲学》2010.6

德国应用伦理学近况.《世界哲学》2007.6

究竟是无本质,还是无根据?《世界哲学》2006.1

 

现代社会道德建构的视角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5

知识与自由之间的伦理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3

当代德性论的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3

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应用伦理学:冲突、商议、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辛格是怎样将“人”消解了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伦理 .《道德与文明》2021.2

对“逃避自由的伦理审视”.《道德与文明》2019.4

数字社会中的舆论伦理.《道德与文明》2018.6

常人道德的尺度.《道德与文明》2017.3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道德与文明》2016.4

论民主中的道德表达.《道德与文明》2012.5

体现着人权诉求的消费者权益.《道德与文明》2008.1

什么是优雅社会?读马伽利特的《尊严的政治》.《道德与文明》2002.1

论经济主体道德行为的动机.《道德与文明》1999.5

伦理学的新视角——团体:道义责任的载体.《道德与文明》1998.6

企业和伦理——介绍德国的企业伦理研究.《道德与文明》1998.4

德国有关伦理与市场经济之关系的研究.《道德与文明》1998.3

德国应用伦理学的兴起.《道德与文明》1998.2

 

现代社会道德建构的逻辑理路,《伦理学研究》2022.4

自由伦理学何以可能?《伦理学研究》2019.1

道德思维的逻辑结构.《伦理学研究》2018.1

机器人怎么可能拥有权利.《伦理学研究》2017.3

论两种道德思维模式.《伦理学研究》2016.4

当代社会道德形态的基本特征.《伦理学研究》2015.4

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伦理学研究》2013.5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学术月刊》2022.12

康德伦理学的历史遗产.《学术月刊》2010.4

 

自我展示之伦理维度,《东南大学学报》,2022.3

外生冲突与威慑伦理.《东南大学学报》2021.2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伦理.《中州学刊》,2024.1

市场自由的伦理限度.《中州学刊》2020.1

尊严:一种不容情境权衡的价值.《中州学刊》2018.1

自由与安全的伦理困境,《湖北大学学报》,2020.2

伦理学的当代格局与现实应用——甘绍平研究员访谈录.《晋阳学刊》2017.5

道德:在规则与德性之间.《思想战线》2015.1

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云南大学学报》2011.1

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

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历程·方向·境界——读《进入澄明之境》.《北京大学学报》1999.5

张世英先生在社科院讲授“审美的自由境界”,《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21年。

用伦理原则引领国家科技的健康发展,《云梦学刊》2022.6

文化交汇与普遍价值.《哲学杂志》(台北)总第25期(1998)

艰难的抉择——当代德国哲学界的困境.《哲学杂志》(台北)总第6期(1993)

应当之哲学——当代德国先验哲学慕尼黑学派.《哲学杂志》(台北)总第4期(1993)

合理性:我们的时代精神.《哲学杂志》(台北)总第2期(1992)

永恒不变的哲学.《读书》1987.9

文明社会的道德架构.《应用伦理研究》总第2期(2017)

回归自我的思想家园.《应用伦理研究》总第2期(2017)

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天涯学刊》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7

从正义到国际正义.《中国应用伦理学2011-2013》.金城出版社2013

转基因问题里的发展权与选择权.《绿叶》2013.12

道德: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桂海论丛》2013.6

当代社会需要什么价值基准.《社会科学报》2012.5.7

雷锋的道德关切与陌生人的社会.《党政干部学刊》2012.8

解决环境问题,重在落实环境人权.《绿叶》2011.2

科学的进步与生命的价值、尊严和权利,载江怡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道德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金城出版社2009

人权基准与文化自觉.《应用伦理:经济、科技、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

人权与法.《中国应用伦理学2007-2008》.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从脑生与脑死之标准看治疗性克隆的理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2

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学习与实践》2006.10

公民社会中的媒体伦理.《中国应用伦理学2005-2006》.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好政治的伦理标准.《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视角》.人民出版社2006

治疗性克隆中的伦理难题.《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科学出版社2005

应高度重视科技伦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2005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

迈进公民社会的应用伦理学.《中国应用伦理学2002》.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论“情色”概念的三个层面及其伦理含义.《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金城出版社2004

科学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学习时报》2004.8.16

应用伦理学的勃兴.《浙江日报》2004.8.17

论经济主体道德行为的动机.《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生态伦理与以人为本.《学习时报》第194期.2003.7.21

公民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学习时报》第200期.2003.9.4

审视两种消费观.《北京日报》2002.2.11

论国际伦理.《中国应用伦理学2001》.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当代西方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学习时报》第151-153期

中国社会价值观发展之展望.《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与价值》.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感受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

应用伦理学:民主时代的道德理论与实践.《中国哲学年鉴2002》

德国民众的价值观念.《学习时报》2001.8.20

克隆人:伦理灾难.《科技日报》(记者专访)2001.8.24

胚胎干细胞:是耶非耶.《科技日报》(记者专访)2001.9.14

应用伦理学在新世纪大有可为.《光明日报》2000.2.1

从特例来看伦理学的三项原则.《科技日报》2000.12.15

扶贫济困的伦理探讨及法律定位.《河北学刊》2000.3

论消费伦理——从自我生活的时代谈起.《天津社会科学》2000.2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热点.《北京日报》2000.1.17

斯罗特戴克引发的“德国地震”及其效应.《德国哲学论丛》2000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无需论证的情感.《德国哲学论丛》1998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和平仅仅是没有战争吗?《德国哲学论丛》1996-1997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论生命的价值评估.《现代化与实践伦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1998

科学理论中的合理性问题.《中西哲学与文化》总第2辑(1993)

合理性——一个关切人类命运的主题.《德国哲学》总第12辑(1992)

第十五届德国哲学大会侧记.《德国哲学》总11辑(1991)

传统理性及其哲学心态.《天津师大学报》1989.3

第十四届德国哲学大会简况.《德国哲学》总第6辑(1989)

传统理性·启蒙理性·非理性主义·当代合理性.《德国哲学》总第11辑(1991)

试论黑格尔的“总念”.(第二作者)《康德黑格尔研究》1986年第2辑

读格罗克纳的《黑格尔》.《博览群书》1986.4

 

外文论文:

1.Moral Confli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thics. Year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Vol.2, 2017

2.Menschenrechte in China. Von der Idee zur Realität. Philippe Brunozzi, Sarhan Dhouib, and Walter Pfannkuche. (Hg.) Transkulturalität der Menschenrechte. Arabische, chinesische und europäische Perspektiven. Freiburg: Verlag Karl Alber. 2013

3.Human Rights an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 Vol.5, No.1, 2012

4.The Destiny of Modern Virtue Ethic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5, No.3, 2010

5.Human Dignity as a Right.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4, No.3, 2009

6.Consumer Rights: A Part of Human Righ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 Vol.1, No.1, 2008

7.Boundaries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utting-Edge Eth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7

8.Human Cloning: An Impassable Ethical Minefield.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39, No.2, Winter 2007/2008

 

主要译作:

关于对学府自由唯一可能的干扰(费希特/德文).《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五卷.梁志学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哲学的伦理学是什么(施贝曼/德文).《世界哲学》2005.2

论实践理性之实用的、伦理的和道德的应用(哈贝马斯/德文).《德国哲学论丛》1999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另见:《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

经济伦理(德文).《哲学译丛》1998.4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克罗纳/德文)《从康德到黑格尔》之第二卷第七章第一节.《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卷.张世英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

《黑格尔》序言(格罗克纳/德文).《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卷.张世英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

人性与超验(德文).《哲学与人:德国哲学中的人的理论》.张世英/朱正琳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

作为合理性之理论的哲学(德文).《德国哲学》总第7辑

黑格尔(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杨寿堪/甘绍平/严春友编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近代哲学的精神(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从康德到黑格尔(德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德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主义发展史(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主义(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学术影响:

——专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被认为“是一本奠基性的著作,并对科技伦理、生命伦理、政治伦理等领域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专著《人权伦理学》被认为“是学界第一次系统性地将人权置放在伦理学的视域中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这种兼顾基础理论与应用可能的作品,并将原本表现在政治与法律上的人权概念提到哲学的向度予以论述,实为廿一世纪一本重要的创作。”

——专著《伦理学的当代建构》被认为“是基础伦理学领域的一部上乘之作”,“其中充盈着令人敬佩的勇气和独创精神。”“作为发展当代中国伦理学之现代性范式的典范,可以从使人类伦理和国外伦理学的积极成果成为中国特色伦理学有益滋养的视角得到高度评价。”

 

E-mail:gansp-zxs@cass.org.cn

 

2024年3月19日更新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哲学中国网 中国儒学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哲学系 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京ICP备20004808号
  • 微信

    《哲学中国》

    《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世界哲学》

首页

本所概况

  • 哲学所介绍
  • 组织机构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历史资料
  • 通知公告
  • 新闻资讯
  • 人才招聘

党建工作

  • 历史沿革
  • 组织机构
  • 全面从严治党专栏
  • 政策方针
  • 党建专栏
  • 离退休工作
  • 工会、青年工作

研究学人

  • 荣誉学部委员
  • 学部委员
  • 本所同仁
  • 历史名家

科研工作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论著评介
  • 学术争鸣
  •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 哲学动态
  • 世界哲学
  • 中国哲学年鉴
  • 中国哲学史

人才培养

  • 博士后
  • 访问学者
  • 青年哲学论坛
  • 中英美暑期学院

图书档案

  • 图书馆简介
  • 哲学学科服务
  • 特色馆藏

哲学系

  • 哲学系简介
  • 哲学系动态
  • 招生信息
  • 表格下载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点击搜索
离退休学者
  • · 正高级
  • · 副高级
  • · 中级
  • · 初级
  • · 离退休学者

甘绍平

发布日期: 2019-04-18

甘绍平.1959年8月湖南长沙出生.江西南昌人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德国哲学

 

学术兼职: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应用伦理研究》合作主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荣誉: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获奖:

1.专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2.专著《人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3.专著《伦理学的当代建构》.首届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优秀著作类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4.论文《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5.论文《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主要专著:

1.《自由伦理学》.贵州大学出版社2020

2.《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3.《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4.《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贵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二版。

5.《应用伦理与哲学文化》.研究出版社2024

6.《传统理性哲学的终结》.唐山出版社(台北)1996

7.Die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Die wichtigsten Philosophen, Werke, Schulen und Begriffe. Darmstadt: Primus Verlag 1997, Beijing: Verlag für fremdsprachige Literatur. 2011

8.Die Philosophie der objektiven Vernunft, Theorie und Denkart. München: ARS UNA Verlag. 1994

 

中文论文:

代际义务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9.1

当代伦理学前沿探索中的人权边界.《中国社会科学》2006.5

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6.1

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中国社会科学》2003.4

 

信息自决权的两个维度.《哲学研究》2019.3

对人类增强的伦理反思.《哲学研究》2018.1

非常态下的道德抉择.《哲学研究》2016.10

一种超越责任原则的风险伦理.《哲学研究》2014.9

意志自由与神经科学的挑战.《哲学研究》2013.8

道德冲突与伦理应用.《哲学研究》2012.6

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11.6

论契约主义伦理学.《哲学研究》2010.3

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6

论一线伦理与二线伦理.《哲学研究》2006.2

扩展性民主的道德意蕴.《哲学研究》2003.10

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哲学研究》2002.8

论应用伦理学.《哲学研究》2001.12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那里?《哲学研究》2000.12

作为一种操作程序的企业伦理.《哲学研究》1998.12

 

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哲学动态》,2023.10

个体的崛起与道德的主体.《哲学动态》2021.8

伦理规范的价值依归.《哲学动态》2018.9

寻求共同的绿色价值.《哲学动态》2017.3

伦理学中人的镜像.《哲学动态》2015.2

意志自由的塑造.《哲学动态》2014.7

人权论证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进路.《哲学动态》2013.8

道德规范起源的再思考.《哲学动态》2011.7

论道德义务的人权基础.《哲学动态》2010.3

关于人权概念的两个哲学论争.《哲学动态》2009.1

人权平等与社会公正.《哲学动态》2008.1

人权如何得到确证.《哲学动态》2006.6

论“公正”先于“关护”.《哲学动态》2006.3

关于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论争.《哲学动态》2005.1

道德共识的形成机制.《哲学动态》2002.8

交谈伦理能够涵盖责任伦理吗?《哲学动态》2001.8

基因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哲学动态》2001.1

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哲学动态》2000.10

应用伦理学的特点与方法.《哲学动态》1999.12

试论共相.《国内哲学动态》1985.11

 

瑞士特色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哲学》2010.6

德国应用伦理学近况.《世界哲学》2007.6

究竟是无本质,还是无根据?《世界哲学》2006.1

 

现代社会道德建构的视角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5

知识与自由之间的伦理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3

当代德性论的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3

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应用伦理学:冲突、商议、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辛格是怎样将“人”消解了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伦理 .《道德与文明》2021.2

对“逃避自由的伦理审视”.《道德与文明》2019.4

数字社会中的舆论伦理.《道德与文明》2018.6

常人道德的尺度.《道德与文明》2017.3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道德与文明》2016.4

论民主中的道德表达.《道德与文明》2012.5

体现着人权诉求的消费者权益.《道德与文明》2008.1

什么是优雅社会?读马伽利特的《尊严的政治》.《道德与文明》2002.1

论经济主体道德行为的动机.《道德与文明》1999.5

伦理学的新视角——团体:道义责任的载体.《道德与文明》1998.6

企业和伦理——介绍德国的企业伦理研究.《道德与文明》1998.4

德国有关伦理与市场经济之关系的研究.《道德与文明》1998.3

德国应用伦理学的兴起.《道德与文明》1998.2

 

现代社会道德建构的逻辑理路,《伦理学研究》2022.4

自由伦理学何以可能?《伦理学研究》2019.1

道德思维的逻辑结构.《伦理学研究》2018.1

机器人怎么可能拥有权利.《伦理学研究》2017.3

论两种道德思维模式.《伦理学研究》2016.4

当代社会道德形态的基本特征.《伦理学研究》2015.4

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伦理学研究》2013.5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学术月刊》2022.12

康德伦理学的历史遗产.《学术月刊》2010.4

 

自我展示之伦理维度,《东南大学学报》,2022.3

外生冲突与威慑伦理.《东南大学学报》2021.2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伦理.《中州学刊》,2024.1

市场自由的伦理限度.《中州学刊》2020.1

尊严:一种不容情境权衡的价值.《中州学刊》2018.1

自由与安全的伦理困境,《湖北大学学报》,2020.2

伦理学的当代格局与现实应用——甘绍平研究员访谈录.《晋阳学刊》2017.5

道德:在规则与德性之间.《思想战线》2015.1

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云南大学学报》2011.1

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

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历程·方向·境界——读《进入澄明之境》.《北京大学学报》1999.5

张世英先生在社科院讲授“审美的自由境界”,《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21年。

用伦理原则引领国家科技的健康发展,《云梦学刊》2022.6

文化交汇与普遍价值.《哲学杂志》(台北)总第25期(1998)

艰难的抉择——当代德国哲学界的困境.《哲学杂志》(台北)总第6期(1993)

应当之哲学——当代德国先验哲学慕尼黑学派.《哲学杂志》(台北)总第4期(1993)

合理性:我们的时代精神.《哲学杂志》(台北)总第2期(1992)

永恒不变的哲学.《读书》1987.9

文明社会的道德架构.《应用伦理研究》总第2期(2017)

回归自我的思想家园.《应用伦理研究》总第2期(2017)

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天涯学刊》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7

从正义到国际正义.《中国应用伦理学2011-2013》.金城出版社2013

转基因问题里的发展权与选择权.《绿叶》2013.12

道德: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桂海论丛》2013.6

当代社会需要什么价值基准.《社会科学报》2012.5.7

雷锋的道德关切与陌生人的社会.《党政干部学刊》2012.8

解决环境问题,重在落实环境人权.《绿叶》2011.2

科学的进步与生命的价值、尊严和权利,载江怡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道德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金城出版社2009

人权基准与文化自觉.《应用伦理:经济、科技、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

人权与法.《中国应用伦理学2007-2008》.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从脑生与脑死之标准看治疗性克隆的理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2

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学习与实践》2006.10

公民社会中的媒体伦理.《中国应用伦理学2005-2006》.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好政治的伦理标准.《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视角》.人民出版社2006

治疗性克隆中的伦理难题.《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科学出版社2005

应高度重视科技伦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2005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

迈进公民社会的应用伦理学.《中国应用伦理学2002》.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论“情色”概念的三个层面及其伦理含义.《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金城出版社2004

科学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学习时报》2004.8.16

应用伦理学的勃兴.《浙江日报》2004.8.17

论经济主体道德行为的动机.《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生态伦理与以人为本.《学习时报》第194期.2003.7.21

公民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学习时报》第200期.2003.9.4

审视两种消费观.《北京日报》2002.2.11

论国际伦理.《中国应用伦理学2001》.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当代西方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学习时报》第151-153期

中国社会价值观发展之展望.《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与价值》.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感受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

应用伦理学:民主时代的道德理论与实践.《中国哲学年鉴2002》

德国民众的价值观念.《学习时报》2001.8.20

克隆人:伦理灾难.《科技日报》(记者专访)2001.8.24

胚胎干细胞:是耶非耶.《科技日报》(记者专访)2001.9.14

应用伦理学在新世纪大有可为.《光明日报》2000.2.1

从特例来看伦理学的三项原则.《科技日报》2000.12.15

扶贫济困的伦理探讨及法律定位.《河北学刊》2000.3

论消费伦理——从自我生活的时代谈起.《天津社会科学》2000.2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热点.《北京日报》2000.1.17

斯罗特戴克引发的“德国地震”及其效应.《德国哲学论丛》2000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无需论证的情感.《德国哲学论丛》1998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和平仅仅是没有战争吗?《德国哲学论丛》1996-1997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论生命的价值评估.《现代化与实践伦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1998

科学理论中的合理性问题.《中西哲学与文化》总第2辑(1993)

合理性——一个关切人类命运的主题.《德国哲学》总第12辑(1992)

第十五届德国哲学大会侧记.《德国哲学》总11辑(1991)

传统理性及其哲学心态.《天津师大学报》1989.3

第十四届德国哲学大会简况.《德国哲学》总第6辑(1989)

传统理性·启蒙理性·非理性主义·当代合理性.《德国哲学》总第11辑(1991)

试论黑格尔的“总念”.(第二作者)《康德黑格尔研究》1986年第2辑

读格罗克纳的《黑格尔》.《博览群书》1986.4

 

外文论文:

1.Moral Confli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thics. Year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Vol.2, 2017

2.Menschenrechte in China. Von der Idee zur Realität. Philippe Brunozzi, Sarhan Dhouib, and Walter Pfannkuche. (Hg.) Transkulturalität der Menschenrechte. Arabische, chinesische und europäische Perspektiven. Freiburg: Verlag Karl Alber. 2013

3.Human Rights an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 Vol.5, No.1, 2012

4.The Destiny of Modern Virtue Ethic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5, No.3, 2010

5.Human Dignity as a Right.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4, No.3, 2009

6.Consumer Rights: A Part of Human Righ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 Vol.1, No.1, 2008

7.Boundaries of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utting-Edge Eth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7

8.Human Cloning: An Impassable Ethical Minefield.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39, No.2, Winter 2007/2008

 

主要译作:

关于对学府自由唯一可能的干扰(费希特/德文).《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五卷.梁志学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哲学的伦理学是什么(施贝曼/德文).《世界哲学》2005.2

论实践理性之实用的、伦理的和道德的应用(哈贝马斯/德文).《德国哲学论丛》1999年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另见:《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

经济伦理(德文).《哲学译丛》1998.4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克罗纳/德文)《从康德到黑格尔》之第二卷第七章第一节.《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卷.张世英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

《黑格尔》序言(格罗克纳/德文).《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卷.张世英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

人性与超验(德文).《哲学与人:德国哲学中的人的理论》.张世英/朱正琳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

作为合理性之理论的哲学(德文).《德国哲学》总第7辑

黑格尔(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杨寿堪/甘绍平/严春友编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近代哲学的精神(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从康德到黑格尔(德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德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主义发展史(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黑格尔主义(英文).《黑格尔之谜:新黑格尔主义者论黑格尔》.1988

 

学术影响:

——专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被认为“是一本奠基性的著作,并对科技伦理、生命伦理、政治伦理等领域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专著《人权伦理学》被认为“是学界第一次系统性地将人权置放在伦理学的视域中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这种兼顾基础理论与应用可能的作品,并将原本表现在政治与法律上的人权概念提到哲学的向度予以论述,实为廿一世纪一本重要的创作。”

——专著《伦理学的当代建构》被认为“是基础伦理学领域的一部上乘之作”,“其中充盈着令人敬佩的勇气和独创精神。”“作为发展当代中国伦理学之现代性范式的典范,可以从使人类伦理和国外伦理学的积极成果成为中国特色伦理学有益滋养的视角得到高度评价。”

 

E-mail:gansp-zxs@cass.org.cn

 

2024年3月19日更新

Top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