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2021年7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离退休专家学者2021年度“夏季讲坛”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科研大楼931会议室举行。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主持座谈会;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史研究专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哲学所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徐素华,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原哲学所副所长于良华做主题发言;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晓丹及部分哲学研究所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徐素华作了题为“建党百年回望毛泽东”的主题发言。徐素华指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的最大作用,是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头,重新缔造了党:第一,所谓重新缔造体现在“从思想上建党”这一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该理论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第二,所谓重新缔造体现在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实践,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指导和实践指南。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徐素华认为毛泽东在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贡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必须落实在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上,中国化的实质是具体化,具体化是中国化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化的内涵之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他是从21世纪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一种探索,是21世纪中国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
于良华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的主题发言。于良华依次介绍了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李达、艾思奇、胡绳、沈志远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方面做出的理论贡献,并着重谈了《大众哲学》和延安“新哲学会”的交流探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确立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于良华表示,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史为鉴”就是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地研究阐述历史和现实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的离退休老同志也就学习“七一”重要讲话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荣誉学部委员姚介厚从跨文化哲学的视角畅谈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余谋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分享了自己从事生态伦理学研究工作的具体经历,以自身的实际体验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退休党支部书记吴尚民指出学史明理就是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就是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基础和前提,哲学研究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哲学研究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仍然任重道远;离休党支部书记张浩结合7月19日听曲青山讲解“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认为“七一”讲话,不仅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陈瑛表示要明确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指出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更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田时纲介绍了自己近期对海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的翻译工作,表示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要响应中央号召继续为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周穗明从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分裂和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现象谈起,分享了自己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西方社会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经验;杨晓廉表示观看“七一”重要讲话感到特别受鼓舞,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最后,张志强所长作了总结发言并对参与本次座谈会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感谢。张志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的重要论断,都是哲学所今后研究重要方向,哲学所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发挥好哲学研究国家队的作用,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研究融合发展上有所突破。哲学所的老同志代表着哲学所的深厚传统和光辉历史,祝您们身体健康,继续关心哲学所的事业,关心哲学事业,继续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21年7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离退休专家学者2021年度“夏季讲坛”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科研大楼931会议室举行。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主持座谈会;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史研究专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哲学所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徐素华,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原哲学所副所长于良华做主题发言;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晓丹及部分哲学研究所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徐素华作了题为“建党百年回望毛泽东”的主题发言。徐素华指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的最大作用,是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头,重新缔造了党:第一,所谓重新缔造体现在“从思想上建党”这一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该理论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第二,所谓重新缔造体现在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实践,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指导和实践指南。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徐素华认为毛泽东在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贡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必须落实在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上,中国化的实质是具体化,具体化是中国化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化的内涵之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他是从21世纪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一种探索,是21世纪中国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
于良华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的主题发言。于良华依次介绍了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李达、艾思奇、胡绳、沈志远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方面做出的理论贡献,并着重谈了《大众哲学》和延安“新哲学会”的交流探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确立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于良华表示,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史为鉴”就是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地研究阐述历史和现实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的离退休老同志也就学习“七一”重要讲话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荣誉学部委员姚介厚从跨文化哲学的视角畅谈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余谋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分享了自己从事生态伦理学研究工作的具体经历,以自身的实际体验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退休党支部书记吴尚民指出学史明理就是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就是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基础和前提,哲学研究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哲学研究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仍然任重道远;离休党支部书记张浩结合7月19日听曲青山讲解“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认为“七一”讲话,不仅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陈瑛表示要明确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指出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更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田时纲介绍了自己近期对海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的翻译工作,表示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要响应中央号召继续为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周穗明从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分裂和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现象谈起,分享了自己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西方社会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经验;杨晓廉表示观看“七一”重要讲话感到特别受鼓舞,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最后,张志强所长作了总结发言并对参与本次座谈会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感谢。张志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的重要论断,都是哲学所今后研究重要方向,哲学所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发挥好哲学研究国家队的作用,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研究融合发展上有所突破。哲学所的老同志代表着哲学所的深厚传统和光辉历史,祝您们身体健康,继续关心哲学所的事业,关心哲学事业,继续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