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成建华,男,1964年生,江苏南通人。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86-1994年留学于斯里兰卡,先后获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哲学硕士学位。2005-2007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东方哲学、印度哲学、佛学。
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哲学学科·东方哲学史主编、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东方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成果有《佛学义理研究》(专著)、《梵动经译注研究》(英文专著)、《东方哲学史》5卷(合著)、《世界名人谈佛教》(译著),以及《阿达曼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哲学内涵》(《哲学研究》)、《关于“唯识”一词的再思考》(《哲学研究》)、《论印度传统哲学多元思维模式》(《哲学研究》)、《从“不二论”看佛教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以乔荼波陀〈圣教论〉为例》(《世界宗教研究》)、《中观佛教的渊源及其理论特色》(《世界宗教研究》)等百余篇学术论文。曾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25年4月30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成建华,男,1964年生,江苏南通人。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86-1994年留学于斯里兰卡,先后获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哲学硕士学位。2005-2007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东方哲学、印度哲学、佛学。
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哲学学科·东方哲学史主编、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东方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成果有《佛学义理研究》(专著)、《梵动经译注研究》(英文专著)、《东方哲学史》5卷(合著)、《世界名人谈佛教》(译著),以及《阿达曼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哲学内涵》(《哲学研究》)、《关于“唯识”一词的再思考》(《哲学研究》)、《论印度传统哲学多元思维模式》(《哲学研究》)、《从“不二论”看佛教对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以乔荼波陀〈圣教论〉为例》(《世界宗教研究》)、《中观佛教的渊源及其理论特色》(《世界宗教研究》)等百余篇学术论文。曾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25年4月30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