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简称“文化中心”)的学术研究和对策咨询一直围绕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问题,其背后透露着的强烈使命感来源于两个意识:一个是“时代意识”。我们深切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支撑,更需要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文化表达,需要向当今世界提供一种“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典范文明。我国过去70多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向“文明起来”的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到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深刻底蕴。另一个是“平台意识”。作为学者,我们深感幸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我们观察、研究和服务于上述伟大时代提供了难得的高位势学术平台,而文化中心作为社科院所属的高端文化智库,可以在文化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作为哲学研究所负责的学术实体,它还肩负着为文化咨询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探索我国文化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探索新文科发展思路的重要使命。秉持着这种“时代意识”和“平台意识”,文化中心近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20年12月,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将学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知识体系
文化中心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文化类研究机构。文化学科在目前我国学科分类目录中,甚至未被纳入二级学科。文化中心很早意识到,没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建设,文化应用研究就可能沦为无根的投机性学科,难以行之久远。为此,十余年前文化中心就开办文化哲学、符号学读书班活动。近年来,文化中心在哲学所党委领导下,更是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文化研究知识体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研究提交了“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知识体系,补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学科建设的短板”的报告,在完成“文化政治学创新工程项目”后又确立了“文化哲学创新工程项目”,提出了“‘十四五’文化学科基本建设规划”,计划在此时期陆续推出文化哲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政治学、文化传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论著。
为配合学科建设,2020年文化中心推出“文化中国书系”,出版《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崇高的中国精神》《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大众文化时代的创意表达》《论文化强国建设》等10部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完成《文化政治学的谱系及若干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文丛》等著作的撰写工作,翻译完成17位欧洲、拉美和国际机构的前政要共同撰写的英语文集《中国与世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征》。
二、把握时代文化发展脉动,积极为国家文化政策建言献策
文化中心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化蓝皮书系列”自2002年起已出版近20年,截止目前共计27部
2000年文化中心创立伊始就着手编撰“文化蓝皮书”,为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政策建言献策。2002年1月,第一本《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问世,开启我国国家层面文化蓝皮书的先河。20年来,文化中心共推出文化产业蓝皮书13部,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2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蓝皮书3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世界文化科技前沿趋势报告6部,2020年又发布了《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可以说,文化中心是我国文化蓝皮书创立最早、种类规模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机构之一。
与此同时,文化中心积极参与2003年到2006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咨询,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文化政策调研》38期。此外,还参加了从国家“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咨询或起草工作。2014年受财政部文资办委托,主持“全国文化产业重大课题研究计划”。
大量高端的委托咨询研究倒逼文化中心进行基础理论建设工作。为加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对策工作,文化中心翻译借鉴国外文化创意理论、文化经济学理论,在经济伦理、解释学、符号学等方面推出多部论著。这些基础理论工作反过来提升了文化对策咨询工作的质量。多年来,文化中心撰写的蓝皮书总报告、调研报告等获得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2020年11月,文化中心及哲学研究所课题组赴山东省兰陵县考察乡村文化建设情况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现文化强国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哲学研究所党委要求文化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主题在两方面展开研究:其一,组织理论团队和数据团队的跨域合作,对“文化强国”三方面的基本任务进行指标分解,并力图在一些重要文化领域中推出测量体系,实现由数字人文理念支撑的新文科建设实验;其二,实现文化中心和地方部门的跨地区合作,编纂我国第一部《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将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纳入我国文化强国的大格局之中。该报告将在2021年12月发布,它将是文化中心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方面的新的突破,是文化中心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
三、聚焦学术国际传播,推进深度可持续的文化交流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呈现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这是我国文化领域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文化中心关注对外文化交流,其核心成员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公约”谈判中国代表团的学术顾问,以及教科文组织基金项目评审。2017年底,文化中心推出“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先后前往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人文交流,与俄罗斯科学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阿塞拜疆国立科学院、哈萨克斯坦法拉比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形成了合作编写《中外文化交流年度报告》意向,2020年已完成《中俄文化交流年度报告》《中越文化交流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其他双边性文化交流报告也在积极推动中。
2019年3月,文化中心“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团队赴越南国家艺术研究院访问
2018年8月,文化中心“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团队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进行学术访问
以《中外文化交流年度报告》为带动项目,文化中心陆续开展多国别的“文化哲学论坛”“中外文化产业暑期工作营”,在疫情形势下召开多次跨国交流视频会。我们认为,这种双边高端学者持续开展的学术合作项目对于增进双方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情感具有长远影响。
供稿:文化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简称“文化中心”)的学术研究和对策咨询一直围绕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问题,其背后透露着的强烈使命感来源于两个意识:一个是“时代意识”。我们深切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支撑,更需要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文化表达,需要向当今世界提供一种“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典范文明。我国过去70多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向“文明起来”的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到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深刻底蕴。另一个是“平台意识”。作为学者,我们深感幸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我们观察、研究和服务于上述伟大时代提供了难得的高位势学术平台,而文化中心作为社科院所属的高端文化智库,可以在文化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作为哲学研究所负责的学术实体,它还肩负着为文化咨询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探索我国文化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探索新文科发展思路的重要使命。秉持着这种“时代意识”和“平台意识”,文化中心近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20年12月,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将学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知识体系
文化中心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文化类研究机构。文化学科在目前我国学科分类目录中,甚至未被纳入二级学科。文化中心很早意识到,没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建设,文化应用研究就可能沦为无根的投机性学科,难以行之久远。为此,十余年前文化中心就开办文化哲学、符号学读书班活动。近年来,文化中心在哲学所党委领导下,更是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文化研究知识体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研究提交了“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知识体系,补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学科建设的短板”的报告,在完成“文化政治学创新工程项目”后又确立了“文化哲学创新工程项目”,提出了“‘十四五’文化学科基本建设规划”,计划在此时期陆续推出文化哲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政治学、文化传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论著。
为配合学科建设,2020年文化中心推出“文化中国书系”,出版《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崇高的中国精神》《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大众文化时代的创意表达》《论文化强国建设》等10部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完成《文化政治学的谱系及若干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文丛》等著作的撰写工作,翻译完成17位欧洲、拉美和国际机构的前政要共同撰写的英语文集《中国与世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征》。
二、把握时代文化发展脉动,积极为国家文化政策建言献策
文化中心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化蓝皮书系列”自2002年起已出版近20年,截止目前共计27部
2000年文化中心创立伊始就着手编撰“文化蓝皮书”,为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政策建言献策。2002年1月,第一本《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问世,开启我国国家层面文化蓝皮书的先河。20年来,文化中心共推出文化产业蓝皮书13部,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2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蓝皮书3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世界文化科技前沿趋势报告6部,2020年又发布了《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可以说,文化中心是我国文化蓝皮书创立最早、种类规模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机构之一。
与此同时,文化中心积极参与2003年到2006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咨询,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文化政策调研》38期。此外,还参加了从国家“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咨询或起草工作。2014年受财政部文资办委托,主持“全国文化产业重大课题研究计划”。
大量高端的委托咨询研究倒逼文化中心进行基础理论建设工作。为加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对策工作,文化中心翻译借鉴国外文化创意理论、文化经济学理论,在经济伦理、解释学、符号学等方面推出多部论著。这些基础理论工作反过来提升了文化对策咨询工作的质量。多年来,文化中心撰写的蓝皮书总报告、调研报告等获得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2020年11月,文化中心及哲学研究所课题组赴山东省兰陵县考察乡村文化建设情况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现文化强国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哲学研究所党委要求文化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主题在两方面展开研究:其一,组织理论团队和数据团队的跨域合作,对“文化强国”三方面的基本任务进行指标分解,并力图在一些重要文化领域中推出测量体系,实现由数字人文理念支撑的新文科建设实验;其二,实现文化中心和地方部门的跨地区合作,编纂我国第一部《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将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纳入我国文化强国的大格局之中。该报告将在2021年12月发布,它将是文化中心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方面的新的突破,是文化中心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
三、聚焦学术国际传播,推进深度可持续的文化交流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呈现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这是我国文化领域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文化中心关注对外文化交流,其核心成员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公约”谈判中国代表团的学术顾问,以及教科文组织基金项目评审。2017年底,文化中心推出“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先后前往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人文交流,与俄罗斯科学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阿塞拜疆国立科学院、哈萨克斯坦法拉比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形成了合作编写《中外文化交流年度报告》意向,2020年已完成《中俄文化交流年度报告》《中越文化交流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其他双边性文化交流报告也在积极推动中。
2019年3月,文化中心“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团队赴越南国家艺术研究院访问
2018年8月,文化中心“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调研”团队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进行学术访问
以《中外文化交流年度报告》为带动项目,文化中心陆续开展多国别的“文化哲学论坛”“中外文化产业暑期工作营”,在疫情形势下召开多次跨国交流视频会。我们认为,这种双边高端学者持续开展的学术合作项目对于增进双方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情感具有长远影响。
供稿:文化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