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2020年2月14日
  • 首页
  • 本所概况
    哲学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 现任领导
    更多+
    • 1.jpg

      张蕾

      党委常委、书记

    • zhangzhiqiang.png

      张志强

      党委常委、 副书记,所长

    • 刘志明一寸1.png

      刘志明

      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副所长

    • 微信图片_20240509110053.jpg

      周丹

      党委常委,副所长

    更多+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颜利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张志强

      党委书记、副所长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组织机构
    更多+

    研究室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
    • 中国哲学研究室
    • 东方哲学研究室
    • 西方哲学史研究室
    •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
    • 美学研究室
    • 伦理学研究室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
    • 逻辑学研究室
    • 智能与逻辑实验室

    科研辅助

    • 《哲学研究》编辑部
    • 《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
    • 《世界哲学》编辑部
    • 图书资料室

    职能处室

    • 人事处
    • 办公室
    • 科研处

    社团学会

    研究中心

  • 党建工作
    历史沿革

    哲学研究所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此前曾实行过党支部、党的领导小组、党总支、党委、机关党委、分党组、联合党委等领导形式。
    1955年4月,哲学所成立第一届党支部,周宜明担任支部书记,下半年党支部增设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李奇担任宣传委员,鲁孝文担任组织委员。<详情>

    党建专栏
    更多+
    • 123fuben.png
    • 演示文稿1_01.png
    • 1713345686886.jpg
    • 微信图片_20240227160931.png
    • 1681457326940.png
    • 微信图片_20221102154829.jpg
    离退休工作
    更多+
    • 哲学研究所举办离退休干部2025年度春季讲坛...
    • 哲学研究所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
    • 杨远同志生平
    • 杨远同志讣告
    • 哲学研究所离退休老同志开展秋季户外活动
    工会、青年工作
    更多+
    • 展现女性哲人独特风采 聚焦女性哲人睿智力量——...
    • 关于做好我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 青年哲学论坛暨哲学所建所5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
  • 研究学人
    已故名家
    更多+
    • panzinian.jpg潘梓年
    • jinyuelin.jpg金岳霖
    • 贺麟.jpg贺麟
    • 杜任之.jpg杜任之
    • 容肇祖.jpg容肇祖
    • 沈有鼎.jpg沈有鼎
    • wubaihui.jpg巫白慧
    • 杨一之.jpg杨一之
    荣誉学部委员
    更多+
    • 徐崇温(大图).png徐崇温
    • 陈筠泉(编辑图).png陈筠泉
    • 姚介厚.jpg姚介厚
    学部委员
    更多+
    • 李景源.jpg李景源
    • 赵汀阳4.jpg赵汀阳
    本所同仁

    在职学者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 级
    • 初 级

    离退休学者

  •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更多+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美学
    • 文化哲学
    学术动态
    更多+
    •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
    • 哲学研究所贾泽林、王柯平、詹文杰获2024年翻译界...
    • 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团队”获评“首届中国社会科...
    • 我所1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 我所5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
    论著评介
    更多+
    • 李薇著《从道德感到同情: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
    • 田时纲译《狱中札记》(第一卷)
    • 赵汀阳著《秩序的理由》
    • 王幸华译《大哲学家》
    • 闫培宇著《解构主义视野中的西方现代性——重估马...
    学术争鸣
    更多+
    • 【周丹】中国哲学的自主性
    • 【刘志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杨洪源】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 【李俊文 张乙】对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的批判
    • 【董键铭】对经济与文化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青年哲学论坛获奖
    • 贺麟青年哲学奖
  •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1739515365518.jpg
    • 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png
    • 世界哲学 1744940280995.jpg
    •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png
    • 中国哲学史 W020200520604858941756.jpg
  • 人才培养
    博士后
    更多+
    ttpt003.jpg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 哲学研究所关于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办法
    •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青年哲学论坛
    更多+
    ttpt004.jpg
    • 青年哲学论坛
    访问学者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招收简章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
    更多+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3期高级研讨班在华东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2期高级研讨班在首都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1期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0期高级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
    • PHILOSOPHY SUMMER SCHOOL IN CHINA EXAMINERS' RE...
  • 图书档案
    图书馆简介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业书库藏书特色简介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哲学学科服务
    更多+
    • 中文社会科学常用核心期刊目录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特色馆藏
    更多+
    • 【高颖 兰倩】四库底本《记纂渊海》考略
    • 傅兰雅与《格致汇编》
  • 哲学系
    哲学系简介

    哲学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于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国家级专业研究学术机构。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哲学所便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因“文革”一度停止招生。自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以来...<详情>

    哲学系动态
    更多+
    • 哲学院成功举办“深化科教融合,做好本科生教学和...
    • 哲学院召开2021年度春季工作会议
    •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楼宇烈民生奖学...
    招生信息
    更多+
    • 2025年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结果公示
    • 2025年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结果公示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名单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5年哲学院招收博士生入围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表格下载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
    • 报考导师意向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格检查表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哲学专业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研工作>学术争鸣>文化哲学

学术争鸣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美学
  • 文化哲学

【何博超】从“送”到“种”:论寿光市“三位一体”的县域文化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3-15
【字号 +字号 -】

早在2018年,寿光就入选“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1]近些年,其文化建设模式成为了山东省大为树立的典范。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针对寿光市文化工作的汇报做过如下批示,“寿光市通过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巩固提升文化巩固设施,文化惠民,文化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很有借鉴意义”,批示还指出,“可以适当方式在全省推介”。[2]与“三位一体”模式相联系的还有寿光市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本文试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如文件、报道、调研记录等)来阐述寿光市文化工作、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运作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模式。

概言之,寿光市的县域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重要特点,即,既有文化树立的静态原则,又有动态的应变、调整与扩容。[3]通过县域公共文化的建设,乡村文化的振兴得到了大力发展,文化的振兴促进了整体的乡村振兴,从而让乡村、县域、城市在联合的纽带中共同提升。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4]在这样的建设中,县域和乡村的“文化”不再是大都市人的想象性替代,而是成为了与之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5]

 

一、寿光市文旅局以及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寿光市文旅局共有事业编制84人,与宣传部合用行政编制31人,另有合署办公的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行政编制5人,现实有正式在编人员102人,加编外人员共150余人。下属事业单位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艺创作室,其中,历史文化中心又称墨龙书院,是墨龙集团总裁张恩荣先生投资3亿元建设的,主要陈列展示张恩荣个人收藏的古玩、字画及赏析以及明清时期宫廷和民间家具等珍贵藏品。这一点体现了寿光市企业家对于文化建设的贡献,而良好的文化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目前,寿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4家,国家一级场馆2处(文化馆、图书馆),A级以上景区6家(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巨淀湖风景区、三元朱村、宏源酒文化博物馆、羊口航海博物馆),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处(巨淀湖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寿光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旅行社23家,星级酒店2家(温泉大酒店、富华大酒店),营业中网吧54家,KTV18家,印刷企业48家,非遗项目119个,从业人员2.4万余人,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要素初步健全、功能日渐完善、特色较为突出的产业体系。

2020年以来,由文旅局总结上报的《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文在《山东宣传工作》上发表,得到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专门批示肯定,省文旅厅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初宝杰,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也分别做出批示。

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侯家莘庄东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唐宋时期盐业遗存,填补了寿光历史空白,并引起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寿光市文旅局先后举办“第四届文旅惠民消费季”“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疫散花开大美寿光”和“让文物活起来”等文艺展演活动10余项,推动“送戏下乡”、非遗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和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等民生惠民活动8项,截至目前,民生实事送戏下乡150场、公益巡演200场任务已全部完成,公益电影放映已完成6380场,后期将加大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完成民生实事电影放映10000场任务,其中,2020年潍坊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寿光市召开。在2021-2022年,寿光市文旅局将加快推进中国华力集团文旅小镇项目、山东鲁商集团全国高端农村旅游示范基地项目的洽谈力度,着力抓好双招双引工作。[6]

 

二、寿光市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近年来发展情况和理念

 

寿光是“三圣”故里,三圣即文圣仓颉(文字)、农圣贾思勰(农业)、盐圣夙沙氏(盐业)。[7]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汉字鼻祖仓颉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盐圣夙沙氏在这里煮海为盐,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诞生于此。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中国农耕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江北地区唯一拥有“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两项殊荣的县级市。2017年,寿光以全国县域第五名的成绩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和推广典型。

近年来,寿光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的重要支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4家,国家一级场馆2处(文化馆、图书馆),A级以上景区6家(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1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处(巨淀湖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寿光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旅行社23家,星级酒店2家(温泉大酒店、富华大酒店),营业中网吧54家,电影院9家,KTV18家,酒吧2家,游戏厅3家,印刷企业48家,从业人员2.4万余人,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要素初步健全、功能日渐完善、特色较为突出的产业体系。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004.74万人次,同比增长8.5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旅游总收入)102.47亿元,同比增长12.84%。

其中,寿光市林海生态博览园先后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中国森林氧吧。其独创的林藕渔立体种养模式、千亩荷塘、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高尔夫、霜雪湖水上运动中心、国内独一无二的东方不沉湖、20公里生态景观水道、千姿百态的湿地景观,构成了一幅美如江南的水上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宁国寺,以其恢弘的建筑群和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成为景区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年一度的林海植树节、槐花节、桑葚节、荷花节、百果采摘节、新年祈福庙会等节会活动,充分展现景区独有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和专业服务团队,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以特色景点、专业基地为载体的系列主题游园活动,为每位游客奉献上一份生态旅游的“盛宴”。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集农业观光旅游、会议展览举办、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技术培训、蔬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下乡示范点、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菜博会是全省由省政府主办的八大展会活动之一,被商务部认定为AAAAA级专业展会,每年4月20日—5月30日在园区举办,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客商及游客参展参会。

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是冬暖式大棚发祥地、中国特色经济村,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特色经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连续四届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寿光市巨淀湖景区是潍坊最大的天然湿地,寿光市唯一的天然湖泊;2012年入选全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201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内陆休闲渔业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是中国北方单体湿地面积最大的景区、中国单体木栈道最宽最长的景区、中国湿地生态实验景区、中国沿海内地面积最大的环渤海湖泊湿地。

寿光市宏源酒文化博物馆是山东省首家白酒文化博物馆,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博物馆主要由酒文化长廊和农圣馆、酒器展厅、刘子厚馆、古镇展馆、宏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馆、荣誉展厅六大展厅两部分组成。

寿光市航海博物馆(天妃宫)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清光绪十九年羊角沟新建天妃庙,左关帝、右龙王,二十五年又得到重修。民国二十二年,败瓦残垣倾圮不堪,又由商人倡议重修,轮奂并美。2006年1月,航海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发出“盛世修庙修典,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倡议,新建庙宇,是羊口渔民上香祈福的胜地。

寿光市全力拓展旅游发展链条,着力打造以“爱国教育、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研学游、以“科技博览、蔬菜观光”为主题的绿色农业观光游、以“海上体验、湿地度假”为主题的蓝色滨海休闲游、以“三圣故里、古韵留存”为主题的文化寿光体验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侯家莘庄东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唐宋时期盐业遗存,填补了寿光历史空白,并引起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先后举办“第四届文旅惠民消费季”“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疫散花开大美寿光”和“让文物活起来”等文艺展演活动10余项,推动“送戏下乡”、非遗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和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等民生惠民活动8项,截至目前,民生实事送戏下乡150场、公益巡演200场任务已全部完成,公益电影放映已完成6380场,后期将加大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完成民生实事电影放映10000场任务,其中,2020年潍坊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寿光市召开。[8]

2021年以来,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有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双招双引全面提速。先后引进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国图集团潍坊国际传播绿色创新产业园项目等文旅重点项目。其中,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被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招引认定高端技术人才(团队)3个,列潍坊各县市第一,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是品牌带动显著提升。全力打造“水上王城”田园小镇,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全力争创文旅品牌,三元朱村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巨淀湖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陈少敏纪念馆、巨淀湖红色研学基地、三元朱村红色研学基地入选山东省山东省100家红色研学基地名单;动漫作品《农圣贾思勰》积极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目前,该作品代表我省唯一动漫作品已推荐到国家文旅部;建设的全国最大的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艺术馆—仓颉汉字艺术馆即将开业。

三是全民阅读勇创佳绩。在中宣部、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文旅局取得了全国县级优秀组织奖、优秀管理员第一名和阅读达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层面打造了“书香寿光”“文化寿光”新名片;在寿光全域推广建设“学‘习’书屋”,2021年7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对寿光市依托农家书屋建设“学‘习’书屋”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表示该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8月,山东省委宣传部再次到寿光市就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农家书屋建设进行调研。

四是改革创新勇于突破。联合寿光市社保中心共同推出“刷电子社保卡借书”服务,读者只需出示手机上的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就可开通借书功能,寿光市图书馆也成为潍坊市首家开通“电子社保卡免押金信用借阅”服务功能的图书馆。精心策划“馆藏古籍赏析”系列微视频,其中,三十余篇作品先后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上签发。

五是文艺精品亮点频出。筹备成立了寿光红色文化研学会,根据陈少敏真人事迹创作编排了京剧舞台剧《春来边区》,并新创《党旗飘扬百年征程》、京歌《丰碑》等二十多个专题文艺节目,以高质量文艺精品向祖国和党献礼。

六是文化传承持续深化。创新打造寿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和线上寿光非遗街,开发巨淀湖小米、侯镇草编等30多种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打造了“寿光好礼”品牌体系,其中南庄情侣水果小黄瓜,被列入2022年冬奥会优质产品推荐名录;积极进行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葫芦雕刻、仓颉造字的传说已在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示,永胜堂中医骨伤疗法提交“复议申请”并通过,现等待正式公布;文物保护深入推进,寿光边线王遗址和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成功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9]

从2021年开始,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推进计划。

(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中国蔬菜之乡”品牌优势,突出落实“精品旅游产业”项目,指导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全力打造“水上王城”田园小镇项目,2021年4月,该处入选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以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为内涵,紧密结合旅游景点和当地历史文化,指导三元朱村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

(二)实施招商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巨淀湖啤酒文化旅游项目、三元朱农耕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侯镇古街、环保新型高分子食品包装袋、青柠微影项目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目前,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三元朱农耕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入选潍坊市重点招商项目库。

(三)实施“旅游+”战略。依托寿光市蔬菜、湿地、海盐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等重点文旅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蔬菜资源,整合菜博会、三元朱村以及新建的蔬菜小镇等农业旅游园区,积极培育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全力推进农业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海盐资源,积极开发盐雕、盐灯、盐保健品等系列海盐文创产品,培育打造娱乐、休闲、美容、康养等卤水温泉体验项目,借助小清河复航,重点打造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依托湿地资源,开发温泉度假、康养保健、影视文创、体育健身等文旅体验项目,重点对林海生态博览园、巨淀湖风景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打造寿北湿地旅游带。[10]尤其是,2021年10月12日,成都力方集团与天津大学设计总院到羊口镇洽谈“塘头古街”项目,就成立合资公司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围绕项目规划、产业策划、投资估算、项目周期、项目推进、项目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项目计划2022年年初开工,首开区预计明年10月份进行试运营,预计2023年5月份全部投产营业。

在2022年,寿光市文旅局计划实施如下五大工程,这些工程也是对上述三方面的深度延伸与拓展。

一是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学习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借鉴青州、安丘等兄弟县市区的做法,探索组建文旅投资产业集团的,强化对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资金技术支持,规划设计合理便捷的旅游线路,切实加强对景区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提升文旅功能。借菜博会搬迁、弥河分流和京沪二线寿光站设立的机遇,将5A级景区建设纳入高铁站规划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线,注入旅游参观、民俗体验、蔬菜学府、非遗传承、文化复兴等要素,规划建设以蔬菜文化为主题的“世界农业公园”,积极培育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和国家5A级景区。

二是实施文化带动工程。在硬件设施上,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配套完善全市、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打造100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在管理机制上,引入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办法》,加大对镇街、村级文化场所的奖评力度。在服务效能上,探索“镇街文化场馆+”服务功能,依托基层文化站成立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推进屯西工作站创建全国扫黄打非示范点。在突出特色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鼓励企业、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吧、分馆建设,共同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吧、社区书屋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掀起全民阅读热潮,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三是实施文旅惠民工程。积极探索与省内外高校和历史研究机构合作的新思路,共建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教育、历史警示教育和非遗技艺传承教育,深入开展进农村、进景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文化“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继续壮大“公益培训联盟”,通过文化大比武、文化走亲等措施,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文化氛围,争取年送戏150场、送电影1万场以上,让全市民众共享文化盛宴。积极举办文博会、开海节、荷花节、牡丹节等特色文旅展会,继续扩大文旅惠民消费季、“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乡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影响力,切实活跃寿光文旅市场。

四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深入实施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提升工程,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全力构建完善的保护传承、宣传展示和产业运作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以呙宋台遗址为依托,组织专家进行初步规划,重点打造国家级遗址公园,提升当地文物保护环境。加强非遗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非遗+合作社”“非遗+讲师团”“非遗+电商”的“1+N”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市场优势,打造非遗活动品牌,推动非遗项目自身传承发展。

五是实施“旅游+”工程。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整合菜博会、蔬菜小镇等现代农业资源,提升内涵,丰富业态,积极培育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线路。以防潮大坝建设为契机,借助小清河复航,整合巨淀湖、林海生态博览园、极地海洋世界等资源,培育开发海上观光、温泉度假、康养保健、体育健身等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海上观光旅游线路;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发挥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阵地优势,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启动历史文化溯源工程,深入挖掘、包装“三圣”文化,整合历史文化中心、仓颉书院、羊口镇发展馆等文化场馆,加入文物展示、非遗展演等要素,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线路。[11]

有的学者曾提出“三树立”模式,“建设县域文化要树立经济文化互动发展理念。在制定任何一种县域发展战略时,都必然地试图全面了解所要面对的县域客体,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这是基本的常识”,“树立‘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通过文化建设,重塑干部群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全社会‘文化自觉’水平,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文化建设主体’的理念”[12]寿光市的文化建设基本上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划。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自给自足,不但未影响经济,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确立文字与盐业成为“概念性”的文化资源,由此将文化作为县域竞争力的组成。

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拓展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寿光市政府从未忽视这一惠民工作。他们用文化产业来资助公共文化,将后者作为最终的目的。而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反过来又会提升文化资源的质量。[13]

 

三、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的“三位一体”

 

在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寿光市政府制定的目标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寿光市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智慧人文高地和文化强市。”在文化方面的工作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树立‘大旅游’理念”“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科普、度假、体验并重转变,带动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14]从实际的施政工作来看,可以认为,到2020年,这些目标已经基本顺利完成。[15]

很自然,此时尚未提出“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和“三位一体模式”这样的表述。这当然是因为,此类经验性话语必须是在工作展开后才能总结出。[16]虽然在规划中,寿光市已然提出了一些范式性名词,如“两网两通”“四种模式”“五网”“‘三自’治理模式”“两区、四带、十大基地、十大产业”[17]“‘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等,[18]但是,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寿光市政府谨慎地留了“伏笔”,尚未用较有概括性的表达来涵盖。

值得注意的是,“几位一体”的表述此时还仅用于社会治安建设方面,而且,范式性表达更多地体现在“以资源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而非“以服务为中心”公共文化建设上。可以认为,寿光市政府保留了一种“自然”的态度来看待文化服务的发展。这当然不是“放任自然”,而是“遵循自然”。以寿光市最为熟悉的“蔬菜种植”来比喻,则是,种植者按照“自然”规律,利用工具与养料来培育,而蔬菜的生长也依靠“自然”法则来进行。种植者既不会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更不会拔苗助长。在五年的“生长”中,寿光市文化终于结出硕果,而政府工作者也由此发现了文化建设的规律,从而总括出了“三位一体”和“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这样的经验。“种”字是寿光市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当然,我们在规划中可以找到种种原则,它们就如养料与“生长”的定律。比如,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言,这样的原则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基层为重点,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城市便民性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创新推广农家书屋建设新模式,实现镇街免费综合文化站、标准化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小广场等实现全覆盖”。[19]就“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而言,这样的原则有“拓展文化领域,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20]

就是在这样的“种植”中,截止至2021年,“寿光市已建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21]在文旅局汇报的表述中,我们也终于发现了“种文化”和“三位一体”这样的概括:“寿光市以让城乡居民无差别同享‘文化阳光’为目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探索创新,以‘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市民参与度和文明度显著提高。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等多项荣誉。2019年,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22]

总体上,在2016-2020年,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在五个方面都落实了“十三五”规划的“三位一体”和“种文化”策略。

(一)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新建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60余处,已建成并免费开放三级公共文化场馆达到1000多个,构建了以“城市核心文化圈”为龙头、“城郊辐射文化圈”为纽带、“乡村特色文化圈”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网络。其中,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对寿光市创新“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批示肯定,山东省文旅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寿光经验,并列入了全省文化旅游工作典型案例。

(二)全面阅读亮点突出。积极建设市民阅读中心,成功打造“你选书,我买单”系列阅读品牌,实现了图书馆区域无线wifi全覆盖。寿光连续三年获全国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县市区第一名,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荣获全国“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优秀组织奖、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优秀组织奖和“庆华诞畅阅读”读书打卡活动优秀组织奖,更连续多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活动书香机关”,洛城街道屯西村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孙家集街道三元社区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三)文旅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山东省购物旅游示范市,新创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并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AAA级旅行社5家、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3处,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处;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项,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9项,建立了完善的县、市、省、国家四级政府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图书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馆,并荣获山东省“打赢疫情阻击战汇聚文艺正能量”文艺作品征集“优秀组织单位奖”;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寿光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强化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二级馆”“全省博物馆十大优秀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案例”和“山东省县级及县级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

(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连续开展五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间接拉动消费近5000万元;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送戏、送电影下乡6万余场,公益培训惠及15余万文艺爱好者;“千场公益巡演”、民间文艺团体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各具特色,全民阅读工作扎实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圆满完成。

(五)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总人数由2017年的816.1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004.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7年的87.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47亿元。

如果说“种文化”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政策,那么“三位一体”就是自发种植出、而非强行嫁接出的文化体系。这一模式含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个“三位”的结构,每个结构都以县域和乡村的客观情况(地理、经济、政治、民俗等等)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用下表逐一展示。[23]

(一)打造“三个文化圈”,建设高标准文化公共设施。概言之,打造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群众文化阵地需求。寿光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全市各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效能发挥。目前,寿光市已建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

城市核心文化圈

中心城区

建设市文化中心、市民阅读中心和蔬菜博物馆等大型场馆,按照“缺位补位”原则,借助社会力量,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建设了城市书吧、图书馆分馆等补充性文化场所。重点打造以群众艺术培训、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两个“文化圈基地”,市文化中心为群众艺术培训核心基地,历史文化中心为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基地。

城郊辐射文化圈

城镇街道

14处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内设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儒学讲堂、历史文化展室等,并对室外文化广场重点打造。文化服务功能齐全的镇级场馆是缩小版的“市级馆”,作为一级中转站,全面辐射所辖各村文化服务场所。

乡村特色文化圈

村庄社区

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利用废弃、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建广场、上设施,提升打造了乡村记忆馆等村级文化场所,以及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等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

(二)实施“三大工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带动”工程

认真落实各级文化惠民政策,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鼓励发展民间博物馆、艺术陈列馆等公益性文化项目,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文化下乡”工程

普及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进军营、进福利院、进学校、进社区等,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服务”工程

以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目标,先后举办了重大节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团体大赛、文博会系列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消费季等群众文化活动,市级文化、图书、博物和非遗等专业人员下沉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庄户剧团和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指导。2019年,培训各类城乡文化人才20000多人次,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农村秧歌、高跷、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年送戏1200余场、送电影11000余场,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无差别普及,惠及广大群众。

(三)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文化服务保障有力。

投入体系

寿光市财政每年度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镇街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双管齐下,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切实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

考核体系

创新推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制定出台了《寿光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涌现出屯田村、韩家牟城村和三元朱村等星级站点典型,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政策倾斜体系

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模式,政府在土地价格和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和私营经济体出资、文化部门提供服务,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创新组建了“公益培训联盟”,由民间文化机构发起,群众自发参与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通过文化大比武、文化走亲等措施,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

而这“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模式又立足于“纵向”的两个方面,它们与“惠民”这一中心密不可分。

(一)精准对焦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惠民活动社会覆盖率达到100%。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寿光市精准对焦群众需求,以需定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市各级文化场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1)国家级惠民活动。推动国家级文化惠民活动落地寿光、发挥效能,增加了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在全国的曝光度。以“奋力攀登、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参与中宣部“品红色阅经典我爱阅读100天”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推动中央电视台《劳动如歌》,中国文联“圆梦工程”“关爱农村儿童、点燃艺术之光”等高端文化活动落地寿光,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2)县级惠民活动。市级场馆积极参与、创新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活动和文艺人才培养真正走向大众。寿光市文旅局围绕建党100周年,举办了千场公益巡演、公益性艺术培训、全民阅读、历史文化宣讲等活动,组织各馆开展相关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3)社区惠民活动。镇街充分利用文化服务阵地平台,让文化走进家门口。各镇街开展了文化走基层·送福进万家、送戏送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创新性开展“文化走亲”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覆盖率达到100%。

以图书阅读为例,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全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开展了书润乡村、“全民阅读,学生进农家书屋”“好书推荐”、少儿国学朗诵大赛、寿光市网络诗词大赛、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好书送基层”“送书进大棚”、农民工阅读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读书、用书活动,使满城书香更加浓郁,为建设“书香寿光”添砖加瓦。2021年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启动了第六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荐活动,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被授予“书香机关”荣誉称号。2021年7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在寿光召开,与会人员对寿光市农家书屋创新性亮点做法“学‘习’书屋”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表示该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24]

(二)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新形式,为群众享受文化服务保驾护航。

(1)拓宽宣传渠道,市镇村三级引领文化新风尚。积极在寿光政府网公布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在寿光电视台开办文化专栏;各镇街利用户外电子屏、新媒体以及通俗易懂的宣传画等,大力宣传文化建设成就、亮点及文化惠民政策、实事等;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等广泛进行宣传,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知晓率、满意度。这样的宣传起到了科尔班所说的“大地的钟声”(Les Cloches de la Terre)——在中国语境里,也类似广播喇叭——的作用。[25]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政府会采取某种“无声的钟”来继续引导和凝聚民众。公共空间的听觉与视觉并没有被现代私人的视听所取代。

(2)选取关键指标,优化资源配置,补足“共性短板”。为提高图书利用率,寿光市文旅局配备了专门的“图书调配车”,对各服务站点的图书定期调配。为解决场所人员管理问题,探索实施“钥匙交到百姓手中”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了文化场所的服务效率和设施利用率,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政府保障主导,多元化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寿光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镇街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的多元投入模式,引导企业和私营经济体出资,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创新实施了阵地场所“星级评定”工作,通过考核促发展,形成了各镇街建设文化场所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6]这样的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所致力于建设的新式文化,它实际上完全打破了传统乡村(如华北农村)的“文化网络”[27]。

除了一般性的纲领与规划,我们还可以从具体的活动来审视寿光市文化建设的展开。不妨以2021年6月-7月该市文化活动的安排为例(见下表)。[28]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6月至7月,寿光市开展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类活动,如党史教育等,全市政治热情极高。但是,除了这一类之外,寿光市仍继续开展常态性的其他文化活动。这一月恰恰表明,寿光市并没有把政治与文化剥离,同时政治本身就属于文化建设的一环,而且,文化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政治宣传与动员。

举办单位

活动时间、地点

内容介绍

1. 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国学公益诵读班

时间:6月5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

【儿童教育类;传统文化类】由2015年感动寿光人物、世纪学校教师吴伟担任讲解老师,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让广大青少年更全面的了解国学、认识国学、感受经典文化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寿光市图书馆“红心向党”百年红色经典图书展

时间:5月24日—7月31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及西城分馆

【政治类;革命历史类】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传承红色精神,寿光市图书馆于2021年5月24日—7月31日举办以“颂建党百年,读时代华章”为主题的“红心向党”百年红色经典图书展,在图书馆及西城分馆分别开设了红色图书专用展区。

3. 第五季“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全面开启!

时间:2021年6月—2022年5月地点:寿光市图书馆

【公益文化类】为打造“全民阅读·书香寿光”,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证市民朋友能够阅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图书,寿光市图书馆开展“文化惠民书香寿光——市民网上借新书PDA活动”,活动通过让读者自己网上挑选图书的方式,只需一部手机,通过线上借阅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借到心仪的图书。

4. 寿光市图书馆“最美故事妈妈”第九、十期周末故事会

时间:6月12日、6月26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西城分馆

【伦理亲情类】“中国最美故事妈妈”公益阅读推广项目—绘本故事演讲,期待爸爸妈妈们参与到我们当中来,一起用故事传递爱!

5. 寿光市“书香少年”培养计划 ——70天阅读习惯打卡活动

时间:4月23—7月1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

【儿童教育类】在4月23日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寿光市图书馆联合七星子文学社读书会推出“寿光市书香少年培养计划(70天阅读习惯打卡活动)”。读一本好书,能让孩子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而孩子的才华能够得到成长,就必须给孩子储备力量——坚持每日读书,养成每日碎片阅读的习惯。

6. 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公益阅读写作班

时间:6月6日、6月13日、6月20日、6月27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

【儿童教育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为了真正给寿光少年儿童提供最高水平的阅读和写作平台,寿光市图书馆联合七星子城市书吧、寿光市七星子青少儿文学社,在图书馆尼山书院成立阅读写作公益讲堂,由七星子文学社社长、阅读写作教育教学界领军人物——木孜老师亲自担任主讲!

7.“翔海建筑”杯寿光市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团体大赛

时间:5月31—6月5日地点:仓圣公园

【民间文化类】为更好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办,市文化馆、市京剧艺术团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翔海建筑杯”2021年寿光市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团体大赛在仓圣公园举办。此次大赛有来自各镇街28支队伍、不限门类的126个节目角逐金、银、铜奖,这即是对文化馆日常文化辅导培训工作的一次检测,也将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送进了千家万户,广受群众好评。

8. 一年一村一场戏

时间:6月地点:各镇(街道)、村(社区)

【革命历史类】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编排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巡演,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建党100周年浓厚氛围。

9.“红心向党党史教育进社区”巡演活动

时间:6月地点:各镇(街道)、村(社区)

【政治类】围绕党史学习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京剧团的专业优势,编排以红色经典为主的文艺节目,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在20个城市社区进行演出活动,加深党史学习成效,增强影响力和教育面。

10.“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戏曲进校园活动

时间:6月地点:30所市直、乡镇中、小学校

【传统艺术类】京剧团发挥特有的专业优势,通过专业京剧演员在寿光市30所市直或乡镇中、小学校校园内进行“戏曲进校园”授课活动以及京剧样板戏红色经典唱段的展演,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带动校园党史教育,营造建党100周年的浓厚氛围。

11.“文化进万家  唱响百年梦”

时间:6月地点:文家街道、上口镇、化龙镇、营里镇

【民间文化类】群众文化艺术节公益巡演活动以当前时代主题为主线,编排精彩文艺节目并进行巡演活动,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建党100周年的浓厚氛围。

12.“文明实践进基层志愿服务惠邻里”圣城街道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巡演活动

时间:6月地点:圣城街道各城市社区

【公益文化类;革命历史类】在各城市社区进行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活动,营造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绿色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打通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3. 庆“七一”颁奖晚会

时间:6月地点:文家街道、化龙镇、上口镇

【政治宣传类】通过文艺演出及表彰先进激励全街道父老乡亲及干部职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自觉融入到圣城街道新时代建设中,助推街道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14. 孝亲敬老饺子宴

时间:6月16日、6月19日地点:稻田镇桂河三村、东桂村

【伦理类;老年关怀类】在全村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引领敬老、养老之风,助推文明风尚,也让年轻人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为构建互助友爱、美丽和谐的新时代新农村添砖加瓦。

15.“学百年党史,感悟真理力量”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时间:每周三、六、日地点:侯镇古商贸街

【革命历史类】每周播放3部以上红色电影,供群众免费观看,增强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16. 送戏下乡活动

时间:6月1日—6月19日地点:纪台镇各村文化广场

【传统文化类;民俗类】一村一场戏文艺巡演。

17. 为老人祝寿送蛋糕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全年地点:化龙镇各村

【传统文化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敬老爱老风尚,举办为老人祝寿送蛋糕志愿服务活动。

18. 文艺巡演

时间:6月24日地点:上口镇西北上口村文化广场

【乡村文化类】文化进万家,唱响百年梦,定期到村开展公益巡演,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增进感情交流,弘扬传播正能量。

19. 菜园友谊评比活动

时间:6月10日地点:田柳镇职工菜园

【乡村生活美学类】根据前期田柳镇人民政府为有意向的单位职工分发的40个小菜园,组织职工进行菜园评比活动,采用现场投票的方式,选出种植菜园小能手前三名。

20. 观看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

时间:6月地点:营里镇30村村委大院

【革命历史类】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每村集中上一堂“电影党课”,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1.广场舞

时间:6月8日地点:羊口镇南木桥村文化广场

【乡村文化类】村民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己在村内文体广场上组织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就上述活动的性质而言,都是对“公共空间”的开辟和拓展。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会出现王笛所说的那种情况:“虽然‘现代化’也给城市带来了较宽阔平整的街道、新的设施、相对‘文明’的城市面貌以及跟随时代的娱乐形式,但这一切是以民众逐渐失去代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代价的。而且,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重建,经常并非是以民众利益为考虑的,也并不容许他们对此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对大多数下层民众来讲,我们或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29]通过对寿光的考察,我们可以认为,群众拥有了平等的文化权利,而且保持着稳定传统的生活方式——当然已经随着现代器物的推动,被重塑为“现代性的传统”——在公共空间里,他们获得了“认同”与集体意识,他们始终生活在“新世界”、而且是不断更新的世界里。

按照王笛对成都茶馆的描述,茶馆里存在三种不同的“政治”:相关一般大众的“平民政治”,改良者推行的“精英政治”,以及政府的“国家政治”。三种政府其实就是三种文化。王笛要考察的就是“国家文化”(national culture)如何介入民间文化。此种文化需要借助“国家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并具有“全国统一模式”。[30]他似乎更关心这类文化对民间自发文化的干扰。但与之相反,在寿光市的公共空间以及活动场域里,我们能够看到三种政治的平等和谐。“政府文化”从不以优越的姿态强加于民间文化之上。它力求“种植”出既合乎国家文化,也合乎民间文化的“自然(第二自然)文化”。前者更像是种植技术、养分、工具等,后者则是自然作物。两种文化共同接受统一的方针政策,在公共空间及其活动中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尽管也存在分歧和论辩——最终形成有利于集体的共识。

就上述活动的开展模式,可以分为如下一系列步骤或环节:(1)多点推进。(2)点点成线。(3)以点带面。[31]如,活动类型A,在多点(设有a、b、c、d四个地点)有规律进行;选择其中样板性的典范,假设为a和b;将之确立为其他地点的学习模式。再进行活动类型B,同样在多点有规律展开,以此类推。而对于B,此时的范例假设为a和c,这样,a成为了最为突出的模范。将a模式分别与b和c在A与B中的模式加以比较和抽象,由此得出了“a-模式”(综合了b与c)并加以推广(点点成线)。如果活动类型继续增多,如C类型、D类型,那么同样可以以某一个地点的模式作为代表,综合其他地点的优势,得出一个比如“a-模式”。当然,这样的总结是动态的,比如以年为单位,T1下,a-模式更优,但T2下,b-模式的效率更高,由此则得出“b模式”,等等。正是在这样的操作中,“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原则被总结了出来,而文化就这样被自然地“种植”了出来。整个过程始终是动态的,符合了自然“生长”的规律。

还有一点更为关键,即政府部门对于群众满意度的了解。这一点决定了上述所说的各种模式的总结与提炼。为了提高群众对满意度测评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文旅局不断进行各种调研和走访。以笔者2021年10月27日上午参加的一次活动为例,首先,寿光市文旅局组织召开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专题会,主要负责人对当天上午入户走访内容、人员分工等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确保满意度走访工作顺利开展。专题会议之后,寿光市文旅局4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稻田镇稻庄片和桂河片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走访对象。此次选择这两片地区是因为稻田镇为寿光市经济重镇,诸如圣龙汽车之家服务中心项目、天成宏利均化食品项目、亚星食品自动化面包蛋糕设备项目、天敌昆虫繁育工厂项目都属于寿光市的支柱产业。[32]对这里的文化调研是有一个明确目的,即,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带来的群众满意度是否转化为了“无形的生产力”——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所提升的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等。

走访中,工作人员分组分片,入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明白纸、宣传册,开展问卷调查”等多项举措,广泛宣传寿光市今年以来在“生活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幼儿教育、养老救助”等6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亮点,“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倾听心声、排解民忧,详细了解群众的文化生活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切实排查和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今年寿光各项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率,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总体上,这样的走访不仅仅是收集信息,而是“听民声、访民情、纳民意、解民忧、面对面零距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着力落在“为民满意”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33]可以认为,这样的走访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或是文化服务的衍生活动。它是政府与群众拉近距离的接地气的实践。政府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在“客观”调研,而是投入其中,融入群众;他们不仅仅是要获得“满意”的响应,而是要与群众共情,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思其所思。

通过这样的文化治理,寿光市政府其实避免了有的学者指出的乡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农村基层工作本来就有大量模糊的、暧昧的、和稀泥的、不正式不正规的、少文字记录多自由裁量,少黑白分明多灰色地带的部分,现在通过复杂的制度设置,可能导致在利益稀薄地带搞精准治理,造成高成本低效率,结果就是治理效率大幅度下降,正式制度建立不起来,过去的传统治理机制又被破坏和抛弃了。当前中国若干农村基层治理已有此苗头。”[34]寿光市的文化工作恰恰避免了“高成本低效率”,也避免了“少文字记录自由裁量”。[35]文化成为了“治理手段”,“治理”成为了“一种”文化或文化“整体”的基础,它为“新政治”的运作提供了柔性的中介。[36]

 

四、结论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寿光市把文化振兴作为了县域提升和乡村振兴的“触媒”:它对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言之,文化是为公民的服务,也是对公民的塑造;既然经济和政治离不开每一个公民,那么,文化所塑造的具有政治觉悟、公德心、凝聚力的“个人”当然就会促进和保障经济与政治的发展。[37]就县域而言,文化振兴令其乡村在审美和精神气质上不再生活于城市的压力下,而且更重要的是,公共文化空间恰恰调节了吴飞所说的基层生活中“法义”(公共社会,以恨为关系)与“礼义”(私人家庭,以爱为纽带)这两个彼此冲突的方面,为之提供了缓冲带。它不仅可以解决吴飞关注的此类冲突造成的“自杀”现象,而且还能应对新型的“现代性”问题,如老龄化、少子化、独身化等。[38]此外,寿光的公共文化空间也逐步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因素,这当然不是完全回归到庄孔韶所分析的中国旧式农村的“孝悌”“家族”这样的“天性人心”(朱熹语),而是重构一个现代化的社区伦理,它吸收了孝悌这样的传统义务,但也融合了现代文明需要的种种责任。乡村认同的中心根本上还是超越家族的党和国家政府,但政府又会将遵循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精神的“传统文化”引入乡村。[39]

就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而言,寿光市始终立足于实践的动态过程。在不断展开的活动中,寿光市总结经验,知行合一地建设自身的“自然”的文化——再次强调,不是放任自然,而是顺乎自然规律——使之“自然”良序地生长。正因此,我们对于其文化产业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考察也应该是动态的研究。任何一种“纯客观”的“静态的田野调查”都要面临着难以跨越的“距离”,与之相反,考察者必须深入到具体的环境,面对具体的客体与“事实”才能够得出有益的科学结论,特别是对于现代乡村的建设。[40]在这个意义上,某种仅限于话语的哲学知识,难以用于具体实际的问题,尤其是中国问题,中国的县域、乡村的振兴问题。只有当哲学能够处理和应用于这样的问题时,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关乎人事的哲学”(ἡ περὶ τὰ ἀνθρώπεια φιλοσοφία,《尼各马可伦理学》1181b15)。

附录:2021年寿光市文旅局及其文化工作成绩一览

序号

取得荣誉主体(被记功主体)

荣誉名称(记功名称)

授发单位

授发时间

证明材料清单

1

寿光市图书馆

寿光市图书馆在2020年全省市、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中,被授予“优秀单位”称号。

山东省图书馆学会

2021.3

 

2

寿光市图书馆西城分馆

2021年“创新阅读空间”

山东省文旅厅

2021.12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12/22/art_100579_10296630.html

3

双王城田园小镇

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4.23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4/23/art_100579_10288104.html?xxgkhide=1

4

三元朱村

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4.23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4/23/art_100579_10288105.html

5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全省20起“扫黄打非”重点案件

山东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9.24

《关于公布20起“扫黄打非”重点案件的通知》鲁扫黄打非办字【2021】33号

6

寿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2020年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国家版权局

2021.8.10

《山东省版权局关于对获得国家版权局国家版权局2020年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有功个人进行通报表扬的通知》鲁版发【2021】3号

7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的单位

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

2021.10.31

关于表扬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报(寿扫组发【2021】2号)

8

屯西村

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2021.12.23

https://mp.weixin. qq.com/s/NtrtCAR_G_JNM4K91cBPQg

9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中,进入全国十强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

2021.10

证书

10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机关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2021.4

奖牌

11

化龙镇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2

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村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3

新华书店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企业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4

寿光市博物馆(寿光边线王遗址、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

2021.10.13

山东省文旅厅公告

15

田柳镇崔家庄村

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12.21

《关于公布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的通知》鲁文旅革[2021]11号

16

寿光市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2020.12.21(2021年5.18颁牌)

5.18公布

17

寿光市

“才聚鸢都.技能兴潍”第二届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红心向党.匠筑潍坊”金牌导游竞赛组织奖

潍坊市文明办、潍坊市总工会、共青团潍坊市委员会、潍坊市妇女联合会、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7.26

潍文旅市﹝2021﹞14号文件

18

寿光市京剧艺术团

“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

潍坊市委宣传部

2021.12

“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汇总表

注: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等授发的不予统计,以企业为主体取得的荣誉不予统计。对能从网络直接搜到的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可直接粘贴网站地址,不必打印报送纸质材料。

 

* 笔者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寿光市文旅局挂职一年,期间得到了文旅局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内部工作文件,也以口述方式介绍了不少文化建设和基层工作方面的信息并帮助本人完成了各种文化调研,在此表示致谢;尤其要感谢寿光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局长范福民同志和前局长李伟东同志,以及寿光市文旅局张锡贵副局长、李瑞成主任、任强主任等同志,还有寿光市圣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智涵同志(笔者挂职期间,他任程北上口村驻村书记)。

[1]参评的县(市、区)共107个,评选标准见文件《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考评管理办法》(鲁办发〔2013〕11号)。应该指出,潍坊市本身就是山东省文化建设的标杆。

[2]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页首批示。基于批示,公开的政府通知补充和调整为,“近年来,寿光市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扩大文化惠民范围、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在全省学习推广寿光“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

[3]在新冠疫情蔓延和肆虐的2020-2021年,后一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4]经典的讨论见贺雪峰:《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载于《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东方出版社2019年。

[5]威廉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英国资本主义是城乡差距、矛盾、张力的根源,乡村也成为了城市想象的替代。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当亚当耕地,夏娃纺织之时,谁又是绅士?”[英]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商务印书馆&三辉图书2013年,第59页,以及全书。

城市化对农村的确产生了冲击。沈艾娣指出,“自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已将现代化等同于大规模城市工业”,“大多数人变得认同现代化和工业化是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生活水平的核心。这一模式的问题是,对村民来说,作为农民,他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抛弃。”见[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赵妍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9页。当然,城市化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当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时代之后,在今天,“现代化”包含了更多元的方面。对乡村的改造可以采取更平缓、渐进的方式进行。而“文化”恰恰是让村镇向城市转变的“触媒”。这方面也见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6]以上一部分内容见《寿光市文化旅游情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另一部分来自笔者综述的调研笔记,笔记来自文旅局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与汇报。

[7]具体的介绍见李瑞成、国乃全主编:《辞赋寿光》,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9年,第226页。

[8]部分内容来自笔者的调研笔记,基本信息也见《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

[9]来自笔者会议记录,以及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10]来自内部文件,其中公开的内容,见《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6-10。

[11]来自笔者会议记录,以及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12]王立胜:《乡村振兴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305-306页。这样的模式用于了同属于潍坊市的青州市。在历史文物古迹上,青州要强于寿光;但寿光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比如文字、盐业和巨淀湖湿地这样的自然风光资源。

[13]仅以卫生为例,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卫生环境当然会提升旅游环境。

[14]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34,71-72页。

[15]体现施政工作的若干文件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

[16]而且在规划制定将近一年后,我国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法案才通过。通过后寿光市政府迅速加以宣传,将之用于文化工作。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25日。

[17]两区即寿光市主城区与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

[18]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93-94页。

[19]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72页。

[20]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72-73页。在规划之后,寿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如,《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以上文件见寿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寿光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18年6月,第142-149,166-168页。

[21]《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2]见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第2页。

[23]除了笔者的调研记录之外,主要来自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第2-5页。也见2021年10月9日下午的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范福民局长的发言,笔者在现场旁听,阅读了发言初稿。公开的文稿,见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4]部分内容来自笔者的调研笔记,基本信息也见《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

[25]阿兰·科尔班:《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王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章第一节“集体的钟”。

[26]见2021年10月9日下午的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范福民局长的发言。公开的文稿,见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7]见[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详见第一章“权力的文化网络”。也见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

[28]下面内容来自寿光市文旅局工作计划。公开的内容见《寿光市县(市区)文旅局6月份群众文化活动安排上了》,“潍坊文旅”公众号,2021-06-07。这里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地点及其活动。内容介绍中的“类型”为笔者所加。

[29]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97页;也见第二章的“社会空间:茶馆与文化”。英文版见Di Wang, 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 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 1870-1930,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0]见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见中文版序言,以及第10章“秩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31]录自文旅局工作人员的访谈口述。点面结合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极强实用性和经验性的表述。类似工作经验也见寿光台头镇南兵村对“美丽庭院”的建设和推广方式。“2019年,台头镇被确定为潍坊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镇,目前,台头镇41个村庄,村村都有‘美丽庭院’示范户,通过模范带头作用,让各家各户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行有楷模,让清新的‘乡风、家风、民风’吹进每位村民心中。”见《【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东潍坊寿光:“点线面”齐发力描绘“美丽庭院”新画卷》,“文明寿光”公众号,2020-07-08。

[32]如报道所总结,“稻田镇紧跟寿光市委市府前进步伐,奋力攀登、勇争一流,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打造项目集聚高地、塑造品质宜居城镇’上攻坚突破、担当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11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亿元,社会储蓄余额69.6亿元,分别增长57.5%、14.2%和5.5%。”《寿光稻田镇.....》,“寿光大城小事”公众号,2022-01-01。

[33]《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10-27。

[34]见贺雪峰:《治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73页。

[35]这种文化治理方法也是一种文件政治(如前面提到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相关文件),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指导性。见施从美:《文件政治与乡村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36]王沪宁指出了在上世纪90年代,新政治已然渗透入传统的村落家族,确立“公共权威”,“促进村委会健全地执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能,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一环”。见其《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9页。而对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认为,公共文化空间起到了将村镇与县政府联系起来的媒介功能。

[37]吴飞认为国家最终可以解决这两者的矛盾;我们这里可以再细化一下,基层政府所建设的文化场域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缓冲的基础。见其《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章“综论”部分。

[38]按照李银河的研究,村落文化的几种特征有着促进生育的功能,如“耻感文化”,人员密集,趋同,竞争等。随着城市化发展,如果这样的文化被打破,如果乡村人口大量入城,那么自然会出现生育下降的现象。见其《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实际情况的确如她的论述一样。但是,乡村的文化空间似乎为一些促进生育的新型因素提供了条件,比如政策福利宣传,新的生育竞争,积极的“耻感文化”等。

[39]见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十一、十二章“家庭主题变奏”。陈春声指出,“一个地方的老百姓把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国家意识形态色彩的礼仪在乡村社会普及的过程。不是说,在国家的意识形态到达之前,这些地方的乡村社会没有仪式,没有自己的行为规则,而是说,当百姓懂得用符合王朝礼制的语言,来揭示本地原有的仪式和规则时,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礼仪’就在地方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将国家“礼仪”植入基层地方的功能。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破除传统,而是需要保留那些能够用来建设“国家文化”、同时又能引入乡村基层的文化因素。见其《乡村的文化传统与礼仪重建》,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84页。

[40]类似的“事实研究”,如伊莎白(Isabel Crook)与俞锡玑抗战时期的兴隆场调研。见[加]伊莎白、俞锡玑:《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邵达译,中华书局2013年。[加]伊莎白、[美]柯临清、[美]贺萧、[美]韩起澜编:《兴隆场(1940—1942)》,俞锡玑顾问,邵达译,仲志兰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前一本为研究素材和信息汇总;后一本是综合性报告。当然还有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之类的并非止于“田野调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一、有关寿光文化建设的出版物、文件、影像与新闻,含微信公众号与网络在线报道(按发布日期排序):

(一)文件:

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25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在全省学习推广寿光“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2020年6月5日。

中共寿光市委办公室、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文旅局实施“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进行表扬的通报》,2020年6月。

寿光市文旅局:《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内部材料,2020年。

寿光市文旅局:《寿光市文化旅游情况》,内部材料,2020年。

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二)其他类型资料:

《寿光市文家街道创新“三位一体”助推乡村振兴》:https://sd.news.163.com/21/1101/14/GNNO3UE00437984O.html。

李瑞成:《寿光金石文化》(未刊稿)。

潍坊市住建局:《山东寿光市:探索农村厕所“四化”建管模式》:http://jsj.weifang.gov.cn/jsdt/qxld/202112/t20211226_6001118.html。

寿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寿光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18年6月。

李瑞成、国乃全主编:《辞赋寿光》,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9年。

《潍坊市文旅宣传片展播:寿光》,“潍坊融媒”公众号, 2019-09-27。

《住在寿光屯西、洛西、韩家牟城村的都拍手称赞》,《澎湃新闻》,2020-06-1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98739。

《【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东潍坊寿光:“点线面”齐发力 描绘“美丽庭院”新画卷》,“文明寿光”公众号,2020-07-08。

寿光电视台:《短短月余,寿光这个部门迎来9个外地考察团》, “寿光云”公众号,2021-04-02。

《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名单公布,其中寿光……》,“寿光云”公众号,2021-04-25。

《寿光市县(市区)文旅局6月份群众文化活动安排上了》,“潍坊文旅”公众号,2021-06-07。

《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6-10。

《齐河县文旅局一行到寿光市考察学习》,“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7-20。

《我们获奖啦!寿光市文旅局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书香机关”荣誉称号!》,“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11。

《寿光市文旅局召开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专题研判会》,“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1。

《寿光市文旅局:文化市场安全检查全覆盖》,“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5。

《寿光市文旅局非遗进社区活动走进德馨苑》,“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6。

《夯实基础 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

《寿光市羊口镇“塘头古街”高端文旅项目最新进展!》,“寿光市羊口镇”公众号,2021-10-13。

《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10-27。

《寿光市文旅局:城乡文明牵手共建 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寿光文旅 ”公众号,2021-11-30。

《寿光稻田镇……》,“寿光大城小事”公众号,2022-01-01。

二、有关县域和乡村文化问题的文献(按著者姓名音序排列,外文文献单列):

[法]阿兰·科尔班:《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王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加]伊莎白、[美]柯临清、[美]贺萧、[美]韩起澜编:《兴隆场(1940—1942)》,俞锡玑顾问,邵达译,仲志兰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

[加]伊莎白、俞锡玑:《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邵达译,中华书局2013年。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罗伯特·伍斯诺:《留守者:美国乡村的衰落与愤怒》,卢屹译,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

[日]沖浦和光:《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王禹、孙敏、郑燕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英]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商务印书馆&三辉图书2013年。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赵妍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包美霞:《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年。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崔效辉:《现代化视野中的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费孝通、麻国庆:《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郭凌、杨启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文化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贺雪峰:《治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东方出版社2019年。

侯建新、王军、谷延方:《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14年。

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黄映晖、史亚军《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

李小云 赵旭东 叶敬忠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李银河:《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命运之前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刘义强:《资本下乡: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年。

施从美:《文件政治与乡村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孙惠芳:《乡村文化建设经典案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孙诗锦:《启蒙与重建晏阳初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研究(1926—1937)》,商务印书馆2012年。

谭砚文、倪根金、陈志国、赵艳萍主编:《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谭砚文、倪根金、陈志国、赵艳萍主编:《乡贤、宗族与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立胜:《乡村振兴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

王先明、郭卫民主编:《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

王晓明:《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王亚南、向勇、祁述裕、张晓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宗杰、何方:《青山胡同:乡村文化地景书写》,商务印书馆2020年。

徐勇:《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商务印书馆2015年。

姚周辉、何华湘:《宗族村落文化的范本:温州永嘉岩头金氏宗族村落文化研究》,杭州出版社2011年。

叶培红:《文化乡村》,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

殷波、毛晓帅编:《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案例汇编》,齐鲁书社2021年。

张立波、徐海敏:《乡村的文化意象:河北馆陶美丽小镇掠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全国扶贫宣传教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文化》,人民出版社2020年。

朱冬亮、王红卓、刘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研究》,鹭江出版社2021年。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Di Wang,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1870-193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哲学中国网 中国儒学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哲学系 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京ICP备20004808号
  • 微信

    《哲学中国》

    《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世界哲学》

首页

本所概况

  • 哲学所介绍
  • 组织机构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历史资料
  • 通知公告
  • 新闻资讯
  • 人才招聘

党建工作

  • 历史沿革
  • 组织机构
  • 全面从严治党专栏
  • 政策方针
  • 党建专栏
  • 离退休工作
  • 工会、青年工作

研究学人

  • 荣誉学部委员
  • 学部委员
  • 本所同仁
  • 历史名家

科研工作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论著评介
  • 学术争鸣
  •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 哲学动态
  • 世界哲学
  • 中国哲学年鉴
  • 中国哲学史

人才培养

  • 博士后
  • 访问学者
  • 青年哲学论坛
  • 中英美暑期学院

图书档案

  • 图书馆简介
  • 哲学学科服务
  • 特色馆藏

哲学系

  • 哲学系简介
  • 哲学系动态
  • 招生信息
  • 表格下载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点击搜索
文化哲学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中国哲学
  • · 西方哲学
  • · 东方哲学
  • · 伦理学
  • · 逻辑学
  • · 科学技术哲学
  • · 美学
  • · 文化哲学

【何博超】从“送”到“种”:论寿光市“三位一体”的县域文化哲学

发布日期: 2024-03-15

早在2018年,寿光就入选“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1]近些年,其文化建设模式成为了山东省大为树立的典范。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针对寿光市文化工作的汇报做过如下批示,“寿光市通过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巩固提升文化巩固设施,文化惠民,文化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很有借鉴意义”,批示还指出,“可以适当方式在全省推介”。[2]与“三位一体”模式相联系的还有寿光市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本文试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如文件、报道、调研记录等)来阐述寿光市文化工作、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运作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模式。

概言之,寿光市的县域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重要特点,即,既有文化树立的静态原则,又有动态的应变、调整与扩容。[3]通过县域公共文化的建设,乡村文化的振兴得到了大力发展,文化的振兴促进了整体的乡村振兴,从而让乡村、县域、城市在联合的纽带中共同提升。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4]在这样的建设中,县域和乡村的“文化”不再是大都市人的想象性替代,而是成为了与之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5]

 

一、寿光市文旅局以及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寿光市文旅局共有事业编制84人,与宣传部合用行政编制31人,另有合署办公的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行政编制5人,现实有正式在编人员102人,加编外人员共150余人。下属事业单位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艺创作室,其中,历史文化中心又称墨龙书院,是墨龙集团总裁张恩荣先生投资3亿元建设的,主要陈列展示张恩荣个人收藏的古玩、字画及赏析以及明清时期宫廷和民间家具等珍贵藏品。这一点体现了寿光市企业家对于文化建设的贡献,而良好的文化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目前,寿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4家,国家一级场馆2处(文化馆、图书馆),A级以上景区6家(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巨淀湖风景区、三元朱村、宏源酒文化博物馆、羊口航海博物馆),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处(巨淀湖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寿光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旅行社23家,星级酒店2家(温泉大酒店、富华大酒店),营业中网吧54家,KTV18家,印刷企业48家,非遗项目119个,从业人员2.4万余人,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要素初步健全、功能日渐完善、特色较为突出的产业体系。

2020年以来,由文旅局总结上报的《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文在《山东宣传工作》上发表,得到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专门批示肯定,省文旅厅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初宝杰,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也分别做出批示。

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侯家莘庄东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唐宋时期盐业遗存,填补了寿光历史空白,并引起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寿光市文旅局先后举办“第四届文旅惠民消费季”“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疫散花开大美寿光”和“让文物活起来”等文艺展演活动10余项,推动“送戏下乡”、非遗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和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等民生惠民活动8项,截至目前,民生实事送戏下乡150场、公益巡演200场任务已全部完成,公益电影放映已完成6380场,后期将加大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完成民生实事电影放映10000场任务,其中,2020年潍坊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寿光市召开。在2021-2022年,寿光市文旅局将加快推进中国华力集团文旅小镇项目、山东鲁商集团全国高端农村旅游示范基地项目的洽谈力度,着力抓好双招双引工作。[6]

 

二、寿光市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近年来发展情况和理念

 

寿光是“三圣”故里,三圣即文圣仓颉(文字)、农圣贾思勰(农业)、盐圣夙沙氏(盐业)。[7]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汉字鼻祖仓颉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盐圣夙沙氏在这里煮海为盐,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诞生于此。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中国农耕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江北地区唯一拥有“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两项殊荣的县级市。2017年,寿光以全国县域第五名的成绩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和推广典型。

近年来,寿光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的重要支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4家,国家一级场馆2处(文化馆、图书馆),A级以上景区6家(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1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处(巨淀湖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寿光弥河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旅行社23家,星级酒店2家(温泉大酒店、富华大酒店),营业中网吧54家,电影院9家,KTV18家,酒吧2家,游戏厅3家,印刷企业48家,从业人员2.4万余人,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要素初步健全、功能日渐完善、特色较为突出的产业体系。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004.74万人次,同比增长8.5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旅游总收入)102.47亿元,同比增长12.84%。

其中,寿光市林海生态博览园先后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中国森林氧吧。其独创的林藕渔立体种养模式、千亩荷塘、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高尔夫、霜雪湖水上运动中心、国内独一无二的东方不沉湖、20公里生态景观水道、千姿百态的湿地景观,构成了一幅美如江南的水上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宁国寺,以其恢弘的建筑群和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成为景区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年一度的林海植树节、槐花节、桑葚节、荷花节、百果采摘节、新年祈福庙会等节会活动,充分展现景区独有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和专业服务团队,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以特色景点、专业基地为载体的系列主题游园活动,为每位游客奉献上一份生态旅游的“盛宴”。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集农业观光旅游、会议展览举办、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技术培训、蔬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下乡示范点、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菜博会是全省由省政府主办的八大展会活动之一,被商务部认定为AAAAA级专业展会,每年4月20日—5月30日在园区举办,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客商及游客参展参会。

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是冬暖式大棚发祥地、中国特色经济村,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特色经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连续四届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寿光市巨淀湖景区是潍坊最大的天然湿地,寿光市唯一的天然湖泊;2012年入选全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201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内陆休闲渔业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是中国北方单体湿地面积最大的景区、中国单体木栈道最宽最长的景区、中国湿地生态实验景区、中国沿海内地面积最大的环渤海湖泊湿地。

寿光市宏源酒文化博物馆是山东省首家白酒文化博物馆,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博物馆主要由酒文化长廊和农圣馆、酒器展厅、刘子厚馆、古镇展馆、宏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馆、荣誉展厅六大展厅两部分组成。

寿光市航海博物馆(天妃宫)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清光绪十九年羊角沟新建天妃庙,左关帝、右龙王,二十五年又得到重修。民国二十二年,败瓦残垣倾圮不堪,又由商人倡议重修,轮奂并美。2006年1月,航海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发出“盛世修庙修典,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倡议,新建庙宇,是羊口渔民上香祈福的胜地。

寿光市全力拓展旅游发展链条,着力打造以“爱国教育、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研学游、以“科技博览、蔬菜观光”为主题的绿色农业观光游、以“海上体验、湿地度假”为主题的蓝色滨海休闲游、以“三圣故里、古韵留存”为主题的文化寿光体验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侯家莘庄东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唐宋时期盐业遗存,填补了寿光历史空白,并引起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先后举办“第四届文旅惠民消费季”“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疫散花开大美寿光”和“让文物活起来”等文艺展演活动10余项,推动“送戏下乡”、非遗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和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等民生惠民活动8项,截至目前,民生实事送戏下乡150场、公益巡演200场任务已全部完成,公益电影放映已完成6380场,后期将加大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完成民生实事电影放映10000场任务,其中,2020年潍坊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寿光市召开。[8]

2021年以来,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有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双招双引全面提速。先后引进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国图集团潍坊国际传播绿色创新产业园项目等文旅重点项目。其中,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被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招引认定高端技术人才(团队)3个,列潍坊各县市第一,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是品牌带动显著提升。全力打造“水上王城”田园小镇,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全力争创文旅品牌,三元朱村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巨淀湖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陈少敏纪念馆、巨淀湖红色研学基地、三元朱村红色研学基地入选山东省山东省100家红色研学基地名单;动漫作品《农圣贾思勰》积极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目前,该作品代表我省唯一动漫作品已推荐到国家文旅部;建设的全国最大的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艺术馆—仓颉汉字艺术馆即将开业。

三是全民阅读勇创佳绩。在中宣部、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寿光市文旅局取得了全国县级优秀组织奖、优秀管理员第一名和阅读达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层面打造了“书香寿光”“文化寿光”新名片;在寿光全域推广建设“学‘习’书屋”,2021年7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对寿光市依托农家书屋建设“学‘习’书屋”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表示该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8月,山东省委宣传部再次到寿光市就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农家书屋建设进行调研。

四是改革创新勇于突破。联合寿光市社保中心共同推出“刷电子社保卡借书”服务,读者只需出示手机上的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就可开通借书功能,寿光市图书馆也成为潍坊市首家开通“电子社保卡免押金信用借阅”服务功能的图书馆。精心策划“馆藏古籍赏析”系列微视频,其中,三十余篇作品先后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上签发。

五是文艺精品亮点频出。筹备成立了寿光红色文化研学会,根据陈少敏真人事迹创作编排了京剧舞台剧《春来边区》,并新创《党旗飘扬百年征程》、京歌《丰碑》等二十多个专题文艺节目,以高质量文艺精品向祖国和党献礼。

六是文化传承持续深化。创新打造寿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和线上寿光非遗街,开发巨淀湖小米、侯镇草编等30多种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打造了“寿光好礼”品牌体系,其中南庄情侣水果小黄瓜,被列入2022年冬奥会优质产品推荐名录;积极进行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葫芦雕刻、仓颉造字的传说已在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示,永胜堂中医骨伤疗法提交“复议申请”并通过,现等待正式公布;文物保护深入推进,寿光边线王遗址和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成功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9]

从2021年开始,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推进计划。

(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中国蔬菜之乡”品牌优势,突出落实“精品旅游产业”项目,指导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全力打造“水上王城”田园小镇项目,2021年4月,该处入选山东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以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为内涵,紧密结合旅游景点和当地历史文化,指导三元朱村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景区化村庄。

(二)实施招商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巨淀湖啤酒文化旅游项目、三元朱农耕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侯镇古街、环保新型高分子食品包装袋、青柠微影项目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目前,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三元朱农耕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入选潍坊市重点招商项目库。

(三)实施“旅游+”战略。依托寿光市蔬菜、湿地、海盐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等重点文旅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蔬菜资源,整合菜博会、三元朱村以及新建的蔬菜小镇等农业旅游园区,积极培育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全力推进农业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海盐资源,积极开发盐雕、盐灯、盐保健品等系列海盐文创产品,培育打造娱乐、休闲、美容、康养等卤水温泉体验项目,借助小清河复航,重点打造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依托湿地资源,开发温泉度假、康养保健、影视文创、体育健身等文旅体验项目,重点对林海生态博览园、巨淀湖风景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打造寿北湿地旅游带。[10]尤其是,2021年10月12日,成都力方集团与天津大学设计总院到羊口镇洽谈“塘头古街”项目,就成立合资公司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围绕项目规划、产业策划、投资估算、项目周期、项目推进、项目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项目计划2022年年初开工,首开区预计明年10月份进行试运营,预计2023年5月份全部投产营业。

在2022年,寿光市文旅局计划实施如下五大工程,这些工程也是对上述三方面的深度延伸与拓展。

一是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学习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借鉴青州、安丘等兄弟县市区的做法,探索组建文旅投资产业集团的,强化对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资金技术支持,规划设计合理便捷的旅游线路,切实加强对景区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提升文旅功能。借菜博会搬迁、弥河分流和京沪二线寿光站设立的机遇,将5A级景区建设纳入高铁站规划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线,注入旅游参观、民俗体验、蔬菜学府、非遗传承、文化复兴等要素,规划建设以蔬菜文化为主题的“世界农业公园”,积极培育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和国家5A级景区。

二是实施文化带动工程。在硬件设施上,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配套完善全市、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打造100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在管理机制上,引入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办法》,加大对镇街、村级文化场所的奖评力度。在服务效能上,探索“镇街文化场馆+”服务功能,依托基层文化站成立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推进屯西工作站创建全国扫黄打非示范点。在突出特色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鼓励企业、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吧、分馆建设,共同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吧、社区书屋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掀起全民阅读热潮,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三是实施文旅惠民工程。积极探索与省内外高校和历史研究机构合作的新思路,共建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教育、历史警示教育和非遗技艺传承教育,深入开展进农村、进景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文化“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继续壮大“公益培训联盟”,通过文化大比武、文化走亲等措施,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文化氛围,争取年送戏150场、送电影1万场以上,让全市民众共享文化盛宴。积极举办文博会、开海节、荷花节、牡丹节等特色文旅展会,继续扩大文旅惠民消费季、“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乡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影响力,切实活跃寿光文旅市场。

四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深入实施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提升工程,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全力构建完善的保护传承、宣传展示和产业运作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以呙宋台遗址为依托,组织专家进行初步规划,重点打造国家级遗址公园,提升当地文物保护环境。加强非遗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非遗+合作社”“非遗+讲师团”“非遗+电商”的“1+N”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市场优势,打造非遗活动品牌,推动非遗项目自身传承发展。

五是实施“旅游+”工程。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整合菜博会、蔬菜小镇等现代农业资源,提升内涵,丰富业态,积极培育全国最大的农业旅游研学基地,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线路。以防潮大坝建设为契机,借助小清河复航,整合巨淀湖、林海生态博览园、极地海洋世界等资源,培育开发海上观光、温泉度假、康养保健、体育健身等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海上观光旅游线路;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发挥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阵地优势,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启动历史文化溯源工程,深入挖掘、包装“三圣”文化,整合历史文化中心、仓颉书院、羊口镇发展馆等文化场馆,加入文物展示、非遗展演等要素,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线路。[11]

有的学者曾提出“三树立”模式,“建设县域文化要树立经济文化互动发展理念。在制定任何一种县域发展战略时,都必然地试图全面了解所要面对的县域客体,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这是基本的常识”,“树立‘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通过文化建设,重塑干部群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全社会‘文化自觉’水平,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文化建设主体’的理念”[12]寿光市的文化建设基本上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划。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自给自足,不但未影响经济,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确立文字与盐业成为“概念性”的文化资源,由此将文化作为县域竞争力的组成。

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拓展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寿光市政府从未忽视这一惠民工作。他们用文化产业来资助公共文化,将后者作为最终的目的。而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反过来又会提升文化资源的质量。[13]

 

三、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的“三位一体”

 

在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寿光市政府制定的目标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寿光市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智慧人文高地和文化强市。”在文化方面的工作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树立‘大旅游’理念”“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科普、度假、体验并重转变,带动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14]从实际的施政工作来看,可以认为,到2020年,这些目标已经基本顺利完成。[15]

很自然,此时尚未提出“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和“三位一体模式”这样的表述。这当然是因为,此类经验性话语必须是在工作展开后才能总结出。[16]虽然在规划中,寿光市已然提出了一些范式性名词,如“两网两通”“四种模式”“五网”“‘三自’治理模式”“两区、四带、十大基地、十大产业”[17]“‘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等,[18]但是,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寿光市政府谨慎地留了“伏笔”,尚未用较有概括性的表达来涵盖。

值得注意的是,“几位一体”的表述此时还仅用于社会治安建设方面,而且,范式性表达更多地体现在“以资源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而非“以服务为中心”公共文化建设上。可以认为,寿光市政府保留了一种“自然”的态度来看待文化服务的发展。这当然不是“放任自然”,而是“遵循自然”。以寿光市最为熟悉的“蔬菜种植”来比喻,则是,种植者按照“自然”规律,利用工具与养料来培育,而蔬菜的生长也依靠“自然”法则来进行。种植者既不会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更不会拔苗助长。在五年的“生长”中,寿光市文化终于结出硕果,而政府工作者也由此发现了文化建设的规律,从而总括出了“三位一体”和“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这样的经验。“种”字是寿光市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当然,我们在规划中可以找到种种原则,它们就如养料与“生长”的定律。比如,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言,这样的原则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基层为重点,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城市便民性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创新推广农家书屋建设新模式,实现镇街免费综合文化站、标准化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小广场等实现全覆盖”。[19]就“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而言,这样的原则有“拓展文化领域,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20]

就是在这样的“种植”中,截止至2021年,“寿光市已建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21]在文旅局汇报的表述中,我们也终于发现了“种文化”和“三位一体”这样的概括:“寿光市以让城乡居民无差别同享‘文化阳光’为目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探索创新,以‘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市民参与度和文明度显著提高。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等多项荣誉。2019年,在中宣部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22]

总体上,在2016-2020年,寿光市文化旅游工作在五个方面都落实了“十三五”规划的“三位一体”和“种文化”策略。

(一)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新建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60余处,已建成并免费开放三级公共文化场馆达到1000多个,构建了以“城市核心文化圈”为龙头、“城郊辐射文化圈”为纽带、“乡村特色文化圈”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网络。其中,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对寿光市创新“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批示肯定,山东省文旅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寿光经验,并列入了全省文化旅游工作典型案例。

(二)全面阅读亮点突出。积极建设市民阅读中心,成功打造“你选书,我买单”系列阅读品牌,实现了图书馆区域无线wifi全覆盖。寿光连续三年获全国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县市区第一名,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荣获全国“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优秀组织奖、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优秀组织奖和“庆华诞畅阅读”读书打卡活动优秀组织奖,更连续多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活动书香机关”,洛城街道屯西村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孙家集街道三元社区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三)文旅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山东省购物旅游示范市,新创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并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AAA级旅行社5家、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3处,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处;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项,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9项,建立了完善的县、市、省、国家四级政府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图书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馆,并荣获山东省“打赢疫情阻击战汇聚文艺正能量”文艺作品征集“优秀组织单位奖”;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寿光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强化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二级馆”“全省博物馆十大优秀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案例”和“山东省县级及县级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

(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连续开展五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间接拉动消费近5000万元;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送戏、送电影下乡6万余场,公益培训惠及15余万文艺爱好者;“千场公益巡演”、民间文艺团体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各具特色,全民阅读工作扎实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圆满完成。

(五)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总人数由2017年的816.1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004.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7年的87.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47亿元。

如果说“种文化”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政策,那么“三位一体”就是自发种植出、而非强行嫁接出的文化体系。这一模式含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个“三位”的结构,每个结构都以县域和乡村的客观情况(地理、经济、政治、民俗等等)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用下表逐一展示。[23]

(一)打造“三个文化圈”,建设高标准文化公共设施。概言之,打造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群众文化阵地需求。寿光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全市各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效能发挥。目前,寿光市已建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

城市核心文化圈

中心城区

建设市文化中心、市民阅读中心和蔬菜博物馆等大型场馆,按照“缺位补位”原则,借助社会力量,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建设了城市书吧、图书馆分馆等补充性文化场所。重点打造以群众艺术培训、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两个“文化圈基地”,市文化中心为群众艺术培训核心基地,历史文化中心为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基地。

城郊辐射文化圈

城镇街道

14处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内设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儒学讲堂、历史文化展室等,并对室外文化广场重点打造。文化服务功能齐全的镇级场馆是缩小版的“市级馆”,作为一级中转站,全面辐射所辖各村文化服务场所。

乡村特色文化圈

村庄社区

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利用废弃、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建广场、上设施,提升打造了乡村记忆馆等村级文化场所,以及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等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

(二)实施“三大工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带动”工程

认真落实各级文化惠民政策,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鼓励发展民间博物馆、艺术陈列馆等公益性文化项目,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文化下乡”工程

普及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进军营、进福利院、进学校、进社区等,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服务”工程

以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目标,先后举办了重大节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团体大赛、文博会系列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消费季等群众文化活动,市级文化、图书、博物和非遗等专业人员下沉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庄户剧团和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指导。2019年,培训各类城乡文化人才20000多人次,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农村秧歌、高跷、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年送戏1200余场、送电影11000余场,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无差别普及,惠及广大群众。

(三)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文化服务保障有力。

投入体系

寿光市财政每年度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镇街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双管齐下,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切实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

考核体系

创新推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制定出台了《寿光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涌现出屯田村、韩家牟城村和三元朱村等星级站点典型,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政策倾斜体系

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模式,政府在土地价格和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和私营经济体出资、文化部门提供服务,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创新组建了“公益培训联盟”,由民间文化机构发起,群众自发参与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通过文化大比武、文化走亲等措施,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

而这“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模式又立足于“纵向”的两个方面,它们与“惠民”这一中心密不可分。

(一)精准对焦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惠民活动社会覆盖率达到100%。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寿光市精准对焦群众需求,以需定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市各级文化场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1)国家级惠民活动。推动国家级文化惠民活动落地寿光、发挥效能,增加了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在全国的曝光度。以“奋力攀登、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参与中宣部“品红色阅经典我爱阅读100天”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推动中央电视台《劳动如歌》,中国文联“圆梦工程”“关爱农村儿童、点燃艺术之光”等高端文化活动落地寿光,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2)县级惠民活动。市级场馆积极参与、创新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活动和文艺人才培养真正走向大众。寿光市文旅局围绕建党100周年,举办了千场公益巡演、公益性艺术培训、全民阅读、历史文化宣讲等活动,组织各馆开展相关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3)社区惠民活动。镇街充分利用文化服务阵地平台,让文化走进家门口。各镇街开展了文化走基层·送福进万家、送戏送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创新性开展“文化走亲”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覆盖率达到100%。

以图书阅读为例,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全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开展了书润乡村、“全民阅读,学生进农家书屋”“好书推荐”、少儿国学朗诵大赛、寿光市网络诗词大赛、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好书送基层”“送书进大棚”、农民工阅读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读书、用书活动,使满城书香更加浓郁,为建设“书香寿光”添砖加瓦。2021年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启动了第六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荐活动,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被授予“书香机关”荣誉称号。2021年7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在寿光召开,与会人员对寿光市农家书屋创新性亮点做法“学‘习’书屋”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表示该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24]

(二)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新形式,为群众享受文化服务保驾护航。

(1)拓宽宣传渠道,市镇村三级引领文化新风尚。积极在寿光政府网公布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在寿光电视台开办文化专栏;各镇街利用户外电子屏、新媒体以及通俗易懂的宣传画等,大力宣传文化建设成就、亮点及文化惠民政策、实事等;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等广泛进行宣传,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知晓率、满意度。这样的宣传起到了科尔班所说的“大地的钟声”(Les Cloches de la Terre)——在中国语境里,也类似广播喇叭——的作用。[25]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政府会采取某种“无声的钟”来继续引导和凝聚民众。公共空间的听觉与视觉并没有被现代私人的视听所取代。

(2)选取关键指标,优化资源配置,补足“共性短板”。为提高图书利用率,寿光市文旅局配备了专门的“图书调配车”,对各服务站点的图书定期调配。为解决场所人员管理问题,探索实施“钥匙交到百姓手中”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了文化场所的服务效率和设施利用率,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政府保障主导,多元化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寿光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镇街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的多元投入模式,引导企业和私营经济体出资,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创新实施了阵地场所“星级评定”工作,通过考核促发展,形成了各镇街建设文化场所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6]这样的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所致力于建设的新式文化,它实际上完全打破了传统乡村(如华北农村)的“文化网络”[27]。

除了一般性的纲领与规划,我们还可以从具体的活动来审视寿光市文化建设的展开。不妨以2021年6月-7月该市文化活动的安排为例(见下表)。[28]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6月至7月,寿光市开展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类活动,如党史教育等,全市政治热情极高。但是,除了这一类之外,寿光市仍继续开展常态性的其他文化活动。这一月恰恰表明,寿光市并没有把政治与文化剥离,同时政治本身就属于文化建设的一环,而且,文化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政治宣传与动员。

举办单位

活动时间、地点

内容介绍

1. 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国学公益诵读班

时间:6月5日、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

【儿童教育类;传统文化类】由2015年感动寿光人物、世纪学校教师吴伟担任讲解老师,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让广大青少年更全面的了解国学、认识国学、感受经典文化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寿光市图书馆“红心向党”百年红色经典图书展

时间:5月24日—7月31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及西城分馆

【政治类;革命历史类】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传承红色精神,寿光市图书馆于2021年5月24日—7月31日举办以“颂建党百年,读时代华章”为主题的“红心向党”百年红色经典图书展,在图书馆及西城分馆分别开设了红色图书专用展区。

3. 第五季“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全面开启!

时间:2021年6月—2022年5月地点:寿光市图书馆

【公益文化类】为打造“全民阅读·书香寿光”,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证市民朋友能够阅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图书,寿光市图书馆开展“文化惠民书香寿光——市民网上借新书PDA活动”,活动通过让读者自己网上挑选图书的方式,只需一部手机,通过线上借阅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借到心仪的图书。

4. 寿光市图书馆“最美故事妈妈”第九、十期周末故事会

时间:6月12日、6月26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西城分馆

【伦理亲情类】“中国最美故事妈妈”公益阅读推广项目—绘本故事演讲,期待爸爸妈妈们参与到我们当中来,一起用故事传递爱!

5. 寿光市“书香少年”培养计划 ——70天阅读习惯打卡活动

时间:4月23—7月1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

【儿童教育类】在4月23日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寿光市图书馆联合七星子文学社读书会推出“寿光市书香少年培养计划(70天阅读习惯打卡活动)”。读一本好书,能让孩子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而孩子的才华能够得到成长,就必须给孩子储备力量——坚持每日读书,养成每日碎片阅读的习惯。

6. 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公益阅读写作班

时间:6月6日、6月13日、6月20日、6月27日地点:寿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

【儿童教育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为了真正给寿光少年儿童提供最高水平的阅读和写作平台,寿光市图书馆联合七星子城市书吧、寿光市七星子青少儿文学社,在图书馆尼山书院成立阅读写作公益讲堂,由七星子文学社社长、阅读写作教育教学界领军人物——木孜老师亲自担任主讲!

7.“翔海建筑”杯寿光市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团体大赛

时间:5月31—6月5日地点:仓圣公园

【民间文化类】为更好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办,市文化馆、市京剧艺术团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翔海建筑杯”2021年寿光市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团体大赛在仓圣公园举办。此次大赛有来自各镇街28支队伍、不限门类的126个节目角逐金、银、铜奖,这即是对文化馆日常文化辅导培训工作的一次检测,也将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送进了千家万户,广受群众好评。

8. 一年一村一场戏

时间:6月地点:各镇(街道)、村(社区)

【革命历史类】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编排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巡演,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建党100周年浓厚氛围。

9.“红心向党党史教育进社区”巡演活动

时间:6月地点:各镇(街道)、村(社区)

【政治类】围绕党史学习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京剧团的专业优势,编排以红色经典为主的文艺节目,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在20个城市社区进行演出活动,加深党史学习成效,增强影响力和教育面。

10.“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戏曲进校园活动

时间:6月地点:30所市直、乡镇中、小学校

【传统艺术类】京剧团发挥特有的专业优势,通过专业京剧演员在寿光市30所市直或乡镇中、小学校校园内进行“戏曲进校园”授课活动以及京剧样板戏红色经典唱段的展演,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带动校园党史教育,营造建党100周年的浓厚氛围。

11.“文化进万家  唱响百年梦”

时间:6月地点:文家街道、上口镇、化龙镇、营里镇

【民间文化类】群众文化艺术节公益巡演活动以当前时代主题为主线,编排精彩文艺节目并进行巡演活动,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建党100周年的浓厚氛围。

12.“文明实践进基层志愿服务惠邻里”圣城街道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巡演活动

时间:6月地点:圣城街道各城市社区

【公益文化类;革命历史类】在各城市社区进行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活动,营造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绿色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打通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3. 庆“七一”颁奖晚会

时间:6月地点:文家街道、化龙镇、上口镇

【政治宣传类】通过文艺演出及表彰先进激励全街道父老乡亲及干部职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自觉融入到圣城街道新时代建设中,助推街道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14. 孝亲敬老饺子宴

时间:6月16日、6月19日地点:稻田镇桂河三村、东桂村

【伦理类;老年关怀类】在全村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引领敬老、养老之风,助推文明风尚,也让年轻人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为构建互助友爱、美丽和谐的新时代新农村添砖加瓦。

15.“学百年党史,感悟真理力量”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时间:每周三、六、日地点:侯镇古商贸街

【革命历史类】每周播放3部以上红色电影,供群众免费观看,增强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16. 送戏下乡活动

时间:6月1日—6月19日地点:纪台镇各村文化广场

【传统文化类;民俗类】一村一场戏文艺巡演。

17. 为老人祝寿送蛋糕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全年地点:化龙镇各村

【传统文化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敬老爱老风尚,举办为老人祝寿送蛋糕志愿服务活动。

18. 文艺巡演

时间:6月24日地点:上口镇西北上口村文化广场

【乡村文化类】文化进万家,唱响百年梦,定期到村开展公益巡演,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增进感情交流,弘扬传播正能量。

19. 菜园友谊评比活动

时间:6月10日地点:田柳镇职工菜园

【乡村生活美学类】根据前期田柳镇人民政府为有意向的单位职工分发的40个小菜园,组织职工进行菜园评比活动,采用现场投票的方式,选出种植菜园小能手前三名。

20. 观看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

时间:6月地点:营里镇30村村委大院

【革命历史类】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每村集中上一堂“电影党课”,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1.广场舞

时间:6月8日地点:羊口镇南木桥村文化广场

【乡村文化类】村民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己在村内文体广场上组织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就上述活动的性质而言,都是对“公共空间”的开辟和拓展。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会出现王笛所说的那种情况:“虽然‘现代化’也给城市带来了较宽阔平整的街道、新的设施、相对‘文明’的城市面貌以及跟随时代的娱乐形式,但这一切是以民众逐渐失去代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代价的。而且,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重建,经常并非是以民众利益为考虑的,也并不容许他们对此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对大多数下层民众来讲,我们或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29]通过对寿光的考察,我们可以认为,群众拥有了平等的文化权利,而且保持着稳定传统的生活方式——当然已经随着现代器物的推动,被重塑为“现代性的传统”——在公共空间里,他们获得了“认同”与集体意识,他们始终生活在“新世界”、而且是不断更新的世界里。

按照王笛对成都茶馆的描述,茶馆里存在三种不同的“政治”:相关一般大众的“平民政治”,改良者推行的“精英政治”,以及政府的“国家政治”。三种政府其实就是三种文化。王笛要考察的就是“国家文化”(national culture)如何介入民间文化。此种文化需要借助“国家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并具有“全国统一模式”。[30]他似乎更关心这类文化对民间自发文化的干扰。但与之相反,在寿光市的公共空间以及活动场域里,我们能够看到三种政治的平等和谐。“政府文化”从不以优越的姿态强加于民间文化之上。它力求“种植”出既合乎国家文化,也合乎民间文化的“自然(第二自然)文化”。前者更像是种植技术、养分、工具等,后者则是自然作物。两种文化共同接受统一的方针政策,在公共空间及其活动中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尽管也存在分歧和论辩——最终形成有利于集体的共识。

就上述活动的开展模式,可以分为如下一系列步骤或环节:(1)多点推进。(2)点点成线。(3)以点带面。[31]如,活动类型A,在多点(设有a、b、c、d四个地点)有规律进行;选择其中样板性的典范,假设为a和b;将之确立为其他地点的学习模式。再进行活动类型B,同样在多点有规律展开,以此类推。而对于B,此时的范例假设为a和c,这样,a成为了最为突出的模范。将a模式分别与b和c在A与B中的模式加以比较和抽象,由此得出了“a-模式”(综合了b与c)并加以推广(点点成线)。如果活动类型继续增多,如C类型、D类型,那么同样可以以某一个地点的模式作为代表,综合其他地点的优势,得出一个比如“a-模式”。当然,这样的总结是动态的,比如以年为单位,T1下,a-模式更优,但T2下,b-模式的效率更高,由此则得出“b模式”,等等。正是在这样的操作中,“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原则被总结了出来,而文化就这样被自然地“种植”了出来。整个过程始终是动态的,符合了自然“生长”的规律。

还有一点更为关键,即政府部门对于群众满意度的了解。这一点决定了上述所说的各种模式的总结与提炼。为了提高群众对满意度测评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文旅局不断进行各种调研和走访。以笔者2021年10月27日上午参加的一次活动为例,首先,寿光市文旅局组织召开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专题会,主要负责人对当天上午入户走访内容、人员分工等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确保满意度走访工作顺利开展。专题会议之后,寿光市文旅局4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稻田镇稻庄片和桂河片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走访对象。此次选择这两片地区是因为稻田镇为寿光市经济重镇,诸如圣龙汽车之家服务中心项目、天成宏利均化食品项目、亚星食品自动化面包蛋糕设备项目、天敌昆虫繁育工厂项目都属于寿光市的支柱产业。[32]对这里的文化调研是有一个明确目的,即,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带来的群众满意度是否转化为了“无形的生产力”——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所提升的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等。

走访中,工作人员分组分片,入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明白纸、宣传册,开展问卷调查”等多项举措,广泛宣传寿光市今年以来在“生活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幼儿教育、养老救助”等6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亮点,“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倾听心声、排解民忧,详细了解群众的文化生活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切实排查和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今年寿光各项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率,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总体上,这样的走访不仅仅是收集信息,而是“听民声、访民情、纳民意、解民忧、面对面零距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着力落在“为民满意”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33]可以认为,这样的走访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或是文化服务的衍生活动。它是政府与群众拉近距离的接地气的实践。政府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在“客观”调研,而是投入其中,融入群众;他们不仅仅是要获得“满意”的响应,而是要与群众共情,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思其所思。

通过这样的文化治理,寿光市政府其实避免了有的学者指出的乡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农村基层工作本来就有大量模糊的、暧昧的、和稀泥的、不正式不正规的、少文字记录多自由裁量,少黑白分明多灰色地带的部分,现在通过复杂的制度设置,可能导致在利益稀薄地带搞精准治理,造成高成本低效率,结果就是治理效率大幅度下降,正式制度建立不起来,过去的传统治理机制又被破坏和抛弃了。当前中国若干农村基层治理已有此苗头。”[34]寿光市的文化工作恰恰避免了“高成本低效率”,也避免了“少文字记录自由裁量”。[35]文化成为了“治理手段”,“治理”成为了“一种”文化或文化“整体”的基础,它为“新政治”的运作提供了柔性的中介。[36]

 

四、结论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寿光市把文化振兴作为了县域提升和乡村振兴的“触媒”:它对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言之,文化是为公民的服务,也是对公民的塑造;既然经济和政治离不开每一个公民,那么,文化所塑造的具有政治觉悟、公德心、凝聚力的“个人”当然就会促进和保障经济与政治的发展。[37]就县域而言,文化振兴令其乡村在审美和精神气质上不再生活于城市的压力下,而且更重要的是,公共文化空间恰恰调节了吴飞所说的基层生活中“法义”(公共社会,以恨为关系)与“礼义”(私人家庭,以爱为纽带)这两个彼此冲突的方面,为之提供了缓冲带。它不仅可以解决吴飞关注的此类冲突造成的“自杀”现象,而且还能应对新型的“现代性”问题,如老龄化、少子化、独身化等。[38]此外,寿光的公共文化空间也逐步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因素,这当然不是完全回归到庄孔韶所分析的中国旧式农村的“孝悌”“家族”这样的“天性人心”(朱熹语),而是重构一个现代化的社区伦理,它吸收了孝悌这样的传统义务,但也融合了现代文明需要的种种责任。乡村认同的中心根本上还是超越家族的党和国家政府,但政府又会将遵循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精神的“传统文化”引入乡村。[39]

就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而言,寿光市始终立足于实践的动态过程。在不断展开的活动中,寿光市总结经验,知行合一地建设自身的“自然”的文化——再次强调,不是放任自然,而是顺乎自然规律——使之“自然”良序地生长。正因此,我们对于其文化产业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考察也应该是动态的研究。任何一种“纯客观”的“静态的田野调查”都要面临着难以跨越的“距离”,与之相反,考察者必须深入到具体的环境,面对具体的客体与“事实”才能够得出有益的科学结论,特别是对于现代乡村的建设。[40]在这个意义上,某种仅限于话语的哲学知识,难以用于具体实际的问题,尤其是中国问题,中国的县域、乡村的振兴问题。只有当哲学能够处理和应用于这样的问题时,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关乎人事的哲学”(ἡ περὶ τὰ ἀνθρώπεια φιλοσοφία,《尼各马可伦理学》1181b15)。

附录:2021年寿光市文旅局及其文化工作成绩一览

序号

取得荣誉主体(被记功主体)

荣誉名称(记功名称)

授发单位

授发时间

证明材料清单

1

寿光市图书馆

寿光市图书馆在2020年全省市、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中,被授予“优秀单位”称号。

山东省图书馆学会

2021.3

 

2

寿光市图书馆西城分馆

2021年“创新阅读空间”

山东省文旅厅

2021.12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12/22/art_100579_10296630.html

3

双王城田园小镇

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4.23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4/23/art_100579_10288104.html?xxgkhide=1

4

三元朱村

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4.23

http://whhly. shandong.gov.cn/art/2021/4/23/art_100579_10288105.html

5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全省20起“扫黄打非”重点案件

山东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9.24

《关于公布20起“扫黄打非”重点案件的通知》鲁扫黄打非办字【2021】33号

6

寿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2020年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国家版权局

2021.8.10

《山东省版权局关于对获得国家版权局国家版权局2020年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有功个人进行通报表扬的通知》鲁版发【2021】3号

7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的单位

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

2021.10.31

关于表扬寿光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报(寿扫组发【2021】2号)

8

屯西村

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2021.12.23

https://mp.weixin. qq.com/s/NtrtCAR_G_JNM4K91cBPQg

9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中,进入全国十强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

2021.10

证书

10

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机关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2021.4

奖牌

11

化龙镇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2

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之村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3

新华书店

潍坊市第六届全民阅读书香企业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4

奖牌

14

寿光市博物馆(寿光边线王遗址、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

2021.10.13

山东省文旅厅公告

15

田柳镇崔家庄村

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12.21

《关于公布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的通知》鲁文旅革[2021]11号

16

寿光市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2020.12.21(2021年5.18颁牌)

5.18公布

17

寿光市

“才聚鸢都.技能兴潍”第二届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红心向党.匠筑潍坊”金牌导游竞赛组织奖

潍坊市文明办、潍坊市总工会、共青团潍坊市委员会、潍坊市妇女联合会、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7.26

潍文旅市﹝2021﹞14号文件

18

寿光市京剧艺术团

“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

潍坊市委宣传部

2021.12

“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汇总表

注: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等授发的不予统计,以企业为主体取得的荣誉不予统计。对能从网络直接搜到的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可直接粘贴网站地址,不必打印报送纸质材料。

 

* 笔者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寿光市文旅局挂职一年,期间得到了文旅局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内部工作文件,也以口述方式介绍了不少文化建设和基层工作方面的信息并帮助本人完成了各种文化调研,在此表示致谢;尤其要感谢寿光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局长范福民同志和前局长李伟东同志,以及寿光市文旅局张锡贵副局长、李瑞成主任、任强主任等同志,还有寿光市圣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智涵同志(笔者挂职期间,他任程北上口村驻村书记)。

[1]参评的县(市、区)共107个,评选标准见文件《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考评管理办法》(鲁办发〔2013〕11号)。应该指出,潍坊市本身就是山东省文化建设的标杆。

[2]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页首批示。基于批示,公开的政府通知补充和调整为,“近年来,寿光市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扩大文化惠民范围、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在全省学习推广寿光“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

[3]在新冠疫情蔓延和肆虐的2020-2021年,后一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4]经典的讨论见贺雪峰:《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载于《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东方出版社2019年。

[5]威廉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英国资本主义是城乡差距、矛盾、张力的根源,乡村也成为了城市想象的替代。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当亚当耕地,夏娃纺织之时,谁又是绅士?”[英]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商务印书馆&三辉图书2013年,第59页,以及全书。

城市化对农村的确产生了冲击。沈艾娣指出,“自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已将现代化等同于大规模城市工业”,“大多数人变得认同现代化和工业化是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生活水平的核心。这一模式的问题是,对村民来说,作为农民,他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抛弃。”见[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赵妍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9页。当然,城市化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当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时代之后,在今天,“现代化”包含了更多元的方面。对乡村的改造可以采取更平缓、渐进的方式进行。而“文化”恰恰是让村镇向城市转变的“触媒”。这方面也见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6]以上一部分内容见《寿光市文化旅游情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另一部分来自笔者综述的调研笔记,笔记来自文旅局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与汇报。

[7]具体的介绍见李瑞成、国乃全主编:《辞赋寿光》,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9年,第226页。

[8]部分内容来自笔者的调研笔记,基本信息也见《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

[9]来自笔者会议记录,以及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10]来自内部文件,其中公开的内容,见《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6-10。

[11]来自笔者会议记录,以及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12]王立胜:《乡村振兴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305-306页。这样的模式用于了同属于潍坊市的青州市。在历史文物古迹上,青州要强于寿光;但寿光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比如文字、盐业和巨淀湖湿地这样的自然风光资源。

[13]仅以卫生为例,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卫生环境当然会提升旅游环境。

[14]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34,71-72页。

[15]体现施政工作的若干文件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

[16]而且在规划制定将近一年后,我国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法案才通过。通过后寿光市政府迅速加以宣传,将之用于文化工作。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25日。

[17]两区即寿光市主城区与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

[18]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93-94页。

[19]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72页。

[20]见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第72-73页。在规划之后,寿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如,《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以上文件见寿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寿光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18年6月,第142-149,166-168页。

[21]《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2]见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第2页。

[23]除了笔者的调研记录之外,主要来自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光市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第2-5页。也见2021年10月9日下午的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范福民局长的发言,笔者在现场旁听,阅读了发言初稿。公开的文稿,见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4]部分内容来自笔者的调研笔记,基本信息也见《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寿光市文旅局内部材料。

[25]阿兰·科尔班:《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王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章第一节“集体的钟”。

[26]见2021年10月9日下午的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范福民局长的发言。公开的文稿,见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夯实基础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27]见[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详见第一章“权力的文化网络”。也见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

[28]下面内容来自寿光市文旅局工作计划。公开的内容见《寿光市县(市区)文旅局6月份群众文化活动安排上了》,“潍坊文旅”公众号,2021-06-07。这里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地点及其活动。内容介绍中的“类型”为笔者所加。

[29]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97页;也见第二章的“社会空间:茶馆与文化”。英文版见Di Wang, 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 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 1870-1930,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0]见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见中文版序言,以及第10章“秩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31]录自文旅局工作人员的访谈口述。点面结合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极强实用性和经验性的表述。类似工作经验也见寿光台头镇南兵村对“美丽庭院”的建设和推广方式。“2019年,台头镇被确定为潍坊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镇,目前,台头镇41个村庄,村村都有‘美丽庭院’示范户,通过模范带头作用,让各家各户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行有楷模,让清新的‘乡风、家风、民风’吹进每位村民心中。”见《【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东潍坊寿光:“点线面”齐发力描绘“美丽庭院”新画卷》,“文明寿光”公众号,2020-07-08。

[32]如报道所总结,“稻田镇紧跟寿光市委市府前进步伐,奋力攀登、勇争一流,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打造项目集聚高地、塑造品质宜居城镇’上攻坚突破、担当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11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亿元,社会储蓄余额69.6亿元,分别增长57.5%、14.2%和5.5%。”《寿光稻田镇.....》,“寿光大城小事”公众号,2022-01-01。

[33]《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10-27。

[34]见贺雪峰:《治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73页。

[35]这种文化治理方法也是一种文件政治(如前面提到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相关文件),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指导性。见施从美:《文件政治与乡村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36]王沪宁指出了在上世纪90年代,新政治已然渗透入传统的村落家族,确立“公共权威”,“促进村委会健全地执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能,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一环”。见其《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9页。而对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认为,公共文化空间起到了将村镇与县政府联系起来的媒介功能。

[37]吴飞认为国家最终可以解决这两者的矛盾;我们这里可以再细化一下,基层政府所建设的文化场域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缓冲的基础。见其《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章“综论”部分。

[38]按照李银河的研究,村落文化的几种特征有着促进生育的功能,如“耻感文化”,人员密集,趋同,竞争等。随着城市化发展,如果这样的文化被打破,如果乡村人口大量入城,那么自然会出现生育下降的现象。见其《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实际情况的确如她的论述一样。但是,乡村的文化空间似乎为一些促进生育的新型因素提供了条件,比如政策福利宣传,新的生育竞争,积极的“耻感文化”等。

[39]见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十一、十二章“家庭主题变奏”。陈春声指出,“一个地方的老百姓把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国家意识形态色彩的礼仪在乡村社会普及的过程。不是说,在国家的意识形态到达之前,这些地方的乡村社会没有仪式,没有自己的行为规则,而是说,当百姓懂得用符合王朝礼制的语言,来揭示本地原有的仪式和规则时,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礼仪’就在地方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将国家“礼仪”植入基层地方的功能。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破除传统,而是需要保留那些能够用来建设“国家文化”、同时又能引入乡村基层的文化因素。见其《乡村的文化传统与礼仪重建》,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84页。

[40]类似的“事实研究”,如伊莎白(Isabel Crook)与俞锡玑抗战时期的兴隆场调研。见[加]伊莎白、俞锡玑:《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邵达译,中华书局2013年。[加]伊莎白、[美]柯临清、[美]贺萧、[美]韩起澜编:《兴隆场(1940—1942)》,俞锡玑顾问,邵达译,仲志兰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前一本为研究素材和信息汇总;后一本是综合性报告。当然还有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之类的并非止于“田野调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一、有关寿光文化建设的出版物、文件、影像与新闻,含微信公众号与网络在线报道(按发布日期排序):

(一)文件:

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25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1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县城“两馆”总分馆一体化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5月16日。

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光市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4月23日。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工作》第17期,2020年5月25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在全省学习推广寿光“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2020年6月5日。

中共寿光市委办公室、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文旅局实施“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进行表扬的通报》,2020年6月。

寿光市文旅局:《寿光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内部材料,2020年。

寿光市文旅局:《寿光市文化旅游情况》,内部材料,2020年。

寿光市文旅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内部材料,2021年11月。

(二)其他类型资料:

《寿光市文家街道创新“三位一体”助推乡村振兴》:https://sd.news.163.com/21/1101/14/GNNO3UE00437984O.html。

李瑞成:《寿光金石文化》(未刊稿)。

潍坊市住建局:《山东寿光市:探索农村厕所“四化”建管模式》:http://jsj.weifang.gov.cn/jsdt/qxld/202112/t20211226_6001118.html。

寿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寿光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18年6月。

李瑞成、国乃全主编:《辞赋寿光》,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9年。

《潍坊市文旅宣传片展播:寿光》,“潍坊融媒”公众号, 2019-09-27。

《住在寿光屯西、洛西、韩家牟城村的都拍手称赞》,《澎湃新闻》,2020-06-1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98739。

《【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东潍坊寿光:“点线面”齐发力 描绘“美丽庭院”新画卷》,“文明寿光”公众号,2020-07-08。

寿光电视台:《短短月余,寿光这个部门迎来9个外地考察团》, “寿光云”公众号,2021-04-02。

《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名单公布,其中寿光……》,“寿光云”公众号,2021-04-25。

《寿光市县(市区)文旅局6月份群众文化活动安排上了》,“潍坊文旅”公众号,2021-06-07。

《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6-10。

《齐河县文旅局一行到寿光市考察学习》,“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7-20。

《我们获奖啦!寿光市文旅局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书香机关”荣誉称号!》,“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11。

《寿光市文旅局召开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专题研判会》,“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1。

《寿光市文旅局:文化市场安全检查全覆盖》,“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5。

《寿光市文旅局非遗进社区活动走进德馨苑》,“寿光文旅”公众号, 2021-08-26。

《夯实基础 注重实效丨全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寿光市文旅局工作侧记》,“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09-11。

寿光电视台:《刚刚,寿光市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寿光云”公众号,2021-10-09。

《寿光市羊口镇“塘头古街”高端文旅项目最新进展!》,“寿光市羊口镇”公众号,2021-10-13。

《寿光市文旅局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大走访活动》,“寿光文旅”公众号,2021-10-27。

《寿光市文旅局:城乡文明牵手共建 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寿光文旅 ”公众号,2021-11-30。

《寿光稻田镇……》,“寿光大城小事”公众号,2022-01-01。

二、有关县域和乡村文化问题的文献(按著者姓名音序排列,外文文献单列):

[法]阿兰·科尔班:《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王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加]伊莎白、[美]柯临清、[美]贺萧、[美]韩起澜编:《兴隆场(1940—1942)》,俞锡玑顾问,邵达译,仲志兰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

[加]伊莎白、俞锡玑:《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邵达译,中华书局2013年。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罗伯特·伍斯诺:《留守者:美国乡村的衰落与愤怒》,卢屹译,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

[日]沖浦和光:《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王禹、孙敏、郑燕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英]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商务印书馆&三辉图书2013年。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赵妍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包美霞:《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年。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崔效辉:《现代化视野中的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费孝通、麻国庆:《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郭凌、杨启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文化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贺雪峰:《治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东方出版社2019年。

侯建新、王军、谷延方:《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14年。

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黄映晖、史亚军《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

李小云 赵旭东 叶敬忠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李银河:《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命运之前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刘义强:《资本下乡: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年。

施从美:《文件政治与乡村治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孙惠芳:《乡村文化建设经典案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孙诗锦:《启蒙与重建晏阳初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研究(1926—1937)》,商务印书馆2012年。

谭砚文、倪根金、陈志国、赵艳萍主编:《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谭砚文、倪根金、陈志国、赵艳萍主编:《乡贤、宗族与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立胜:《乡村振兴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

王先明、郭卫民主编:《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

王晓明:《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王亚南、向勇、祁述裕、张晓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宗杰、何方:《青山胡同:乡村文化地景书写》,商务印书馆2020年。

徐勇:《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商务印书馆2015年。

姚周辉、何华湘:《宗族村落文化的范本:温州永嘉岩头金氏宗族村落文化研究》,杭州出版社2011年。

叶培红:《文化乡村》,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

殷波、毛晓帅编:《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案例汇编》,齐鲁书社2021年。

张立波、徐海敏:《乡村的文化意象:河北馆陶美丽小镇掠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全国扶贫宣传教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文化》,人民出版社2020年。

朱冬亮、王红卓、刘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研究》,鹭江出版社2021年。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Di Wang,Street Culture in Chengdu: Public Space,Urban Commoners, and Local Politics,1870-193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Top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